3万亿美元外储,是否救火欧洲中国政府左右为难?


  自1840年西方列强用枪炮逼着古老的中国打开国门以来,到今天突然一切改变过来了。随着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现在的西方各国,都眼巴巴地望着中国,并被寄予“救世主”的厚望,希望能拉他们一把,以渡过欧债危机的困境。虽然中国亦明确表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但更多的或许只是一种政治考量。援手还是放手?欧债危机生死关头,这是摆在中国3万亿外汇储备面前的一道命题。当希腊1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100%,五年期国债风险的信用违约互换(CDS)价格飙升937个基点,成为全球最贵的CDS时,中国政府会否如去年一样伸出援手?
 
  今年8月初,法国第一大报纸《世界报》发表《化解欧债危机药方在中国》,该文作者巴黎政治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弗朗索瓦戈德芒指出,欧洲应该欢迎中国投资于统一的欧洲债务市场和有待恢复生气的欧洲经济体。 恰在此时,8月25日,法国总统萨科齐采用“过境外交”突然访问北京和中国领导人会面,舆论普遍认为,此访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中国能够在风雨飘摇的欧洲债务危机这一问题上,给予舆论和资金上更进一步的支持。欧盟贸易代表德古赫特(Karel De Gucht)指出:“针对欧洲某些国家的主权债务问题,此前预估需要拿出8600亿欧元来解决,现在可能需要更多,其中除了欧盟成员国内部拿出相当一部分外,需要世界各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分摊,而中国为此已经拿出了数百亿以上欧元。”

  9月14日,温家宝总理表示,相信欧洲和美国能够克服当前困难;15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也表示,中国对欧洲经济和欧元抱有信心,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同欧洲的贸易和投资往来,继续把欧洲作为主要投资市场之一。不过,总理和副总理均未明确表态中国将采取何种具体措施援手欧洲;另一厢,中国的商界和学界精英几乎旗帜鲜明地反对再次购买欧洲主权债券。建行董事长郭树清表示,一些国家高估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他不认为中国能够帮助世界摆脱经济危机。9月15日,一位股份制银行高层表示,欧债危机尚待进一步观察。对中国而言,救助美国和欧洲有时候就是救助自己,“我们已经被绑架了。”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也表示,新加坡不准备购买欧洲债券,即使中国打算救助欧洲,恐怕也难以成功。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任委员余永定坚定认为,在欧元区内部博弈尚未形成解决欧债危机的清晰路线图时,中国必须等待,不应该援助个别危机国家。他说:“美债、欧债都存在很大风险,从中长期来说,中国已经在美债问题上越陷越深,没有必要再进入另一个欧债的陷阱。”他特别指出,在债权危机面前,中国不是陷入困境国家的最终贷款人。

  经济学家李稻葵则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不应盲目购买欧盟债券。目前流动性并不是最大问题,许多政府拥有数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这些政府应当等到欧元区作出明确承诺,实施务实政策来改革公共财政、福利制度和经济之后再进行投资。”之前,他指出,欧洲的问题,主要是改革的问题,是出现欧洲债务危机的各个国家并没有出现应有的改革意愿,还有改革的方案,这是问题的实质,在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中国不能盲目购买欧洲债券。

  《紧缩是欧元区唯一良药》,德国财政部长沃尔夫冈.朔伊布勒日前在金融时报上撰文的这一标题,或许正说明了欧债危机的本质,他表示,欧元区内外的各国政府,不仅要承诺实施财政紧缩和改善竞争力,还必须现在就开始着手行动。从温家宝总理的表态来看,中国救助欧洲也是有条件的,“中国仍愿意扩大对欧元区的投资,但是欧盟也要大胆地从战略上看待中欧关系,比如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分析人士指出,在欧债危机主权国家不能有效紧缩财政,消减赤字之前,中国介入只能是饮鸩止渴,暂时缓解危机蔓延,并不能根本解决欧债危机的深化,希腊和意大利等国期望中国成为将他们拖出泥潭的“救命稻草”并不现实。

  170年以来的中国在西方面前,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的主动过,中国也必定会对西方提供救助。欧盟和中国两大经济体正成为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达到4800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当今,欧美经济如果出现严重问题,也会殃及中国的经济。不过,中国不是欧债危机的救主,纯粹的资金救助,对中国没有战略意义。现在关健的问题是怎么救?北京君投资本首席投资官彭俊明认为,中国救援欧洲要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投资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孰重;都救援还是选择性救援;共同救援还是单独救援;救援主体是主权基金还是外汇储备;救援时机、救援方式和救援路径等。

          3万亿美元外储属于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