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德 乘势跨越 朝第一方阵目标阔步前进


  致力于“双超”,一举打开了快速上升通道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全面超额完成了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69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9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1倍、3.3倍和4.2倍;固定资产累计投资超过2000亿元,是“八五”“九五”“十五”投资总量的3.2倍;粮食持续增产,连跨70亿斤、80亿斤台阶,达到86.2亿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2005年的8300元和2800元,增长到15104元和5915元。特别是近3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年攀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扭转了多年来增幅偏低、位次居后的被动局面。去年,在全省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由第14位跃升至第4位。今年以来发展势头更好,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高于宿迁。

  聚力建设“大滁城”,带动了县市城镇大发展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坚持以主城区建设为龙头,迅速掀起城乡建设热潮。“大滁城”初展新貌。按照高起点规划、对历史负责的总要求,提出了“131”组团发展、“一城七区”功能定位的构想,谋篇布局,强力推进,迅速拉开城市框架,有力突破了“老滁县”的格局,新型区域中心城市雏形显现。按照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民生工程、人气集聚“四个优先”的理念,城南再造一座新城,政务中心、高铁站、中小学校等一大批公共设施建成使用,科教园区加紧建设;城东、城北路网全部贯通;大琅琊山旅游区与主城融合发展,规划面积扩展到240平方公里;南谯、全椒、来安三个副中心加速与主城对接,联成一体。城市功能日趋完善。从“山、水、路、改、疏”五篇文章入手,拆除小铁道、架起跨线桥、改造主干道、打通大外环,新建改建城市道路200多公里,破除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顽疾和断头路;改造琅琊古道,建设南湖、龙蟠河、菱溪湖公园,扩建滁全景观大道、滁宁快速通道等,擦亮了重要城市景观和出入口形象;成片改造老旧房、棚户区,一些环境差、功能缺的老城地块换了新颜。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五城联创”,实施“绿色滁州”行动,省级园林城市争创成功,省级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县市城镇生机焕发。在“大滁城”建设有力带动、“丰乐杯”竞赛有效激励下,各县(市、区)全面掀起城镇建设热潮,城当市建、镇当城建、村当居建,县城、集镇、新农村三级发力,完成了一批投资大、体量大的重大项目,建成了一批惠民生、展形象的精品工程,老城功能不断完善,新城建设亮点纷呈,建设水平整体提升。

  抢先承接产业转移,工业经济加速崛起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发挥自身优势,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确立了培育千亿产业、锻造百亿企业的目标。制定家电、盐化工、硅(玻璃)等6大千亿产业专项规划,重点培育西门子、康佳、天大、全柴等13家企业进军百亿,加大重组、技改、上市力度,行业龙头迅速壮大,配套企业快速集聚,金禾、德力两家企业成功上市;抓住家电下乡政策机遇,打造国家级家电基地,中国家电研究院进驻滁州。六大产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量80%以上。把握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重大机遇,开发区建设如火如荼。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现代产业示范园15平方公里起步区框架全面拉开,省级开发区由8个增加到14个;与上海、南京等地合作共建的26个园区已开工建设或建成使用。抢先承接、高位推进,招大引强成效显著。霍尼韦尔、嘉吉等12家世界500强企业相继入驻,华塑、熔盛重工、格兰仕、长电科技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单体20亿元以上项目从无到有,投产或在建的达20多个。顺应转型升级需要,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吉阳光伏、龙源风电等118个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超过四分之一,成为全省唯一的“重点发展新能源市”;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以建设南京湾物流基地为代表,现代物流、旅游、金融、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5年来,全市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企业技改投入,分别超过1600亿元、1000亿元和500亿元,工业化率提高近9个百分点。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建设“百亿粮仓”,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农田水利基础进一步夯实,完成了307座水库除险加固,占全省任务一半,开展淮河、滁河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62万亩。规模经营稳步推进。全市耕地流转面积近100万亩,规模种植大户近3000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500多家,农机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盼盼、银鹭、雨润等国家级龙头企业布局滁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5家,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00亿元。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以土地整理、村庄整治、整村推进为抓手,统筹城乡发展,优先发展中心镇、中心村,有序建设新村。完成土地整理43万亩,占全省60%,建成以“四型”小岗村为代表的新型农村社居750多个,10万农户迁入新居,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第三次高潮。

  多点发力,县域经济争先进位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坚持县域突破,扩权强县与扩权强镇同步推进,县域经济在争先进位中快速崛起,在错位发展中整体攀升。天长是全省唯一连续10年的“十强县(市)”,连续6年进入全国中部百强县(市),全民创业经验在全省推广;全椒跻身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2010年在全省二类县中排名第一;明光负重爬坡,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提速,近两年在全省二类县考核中上升了14位;来安对接南京速度加快,新能源、物流业、旅游业无中生有、跨越发展;定远千亿盐化产业初具规模,一系列创新举措在全省、全国产生影响;凤阳千亿硅产业快速崛起,财政收入翻两番;琅琊、南谯服务“大滁城”,拓展新空间,琅琊社区建设出亮点,南谯新城成规模。

  着力体制机制创新,效能建设深入人心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坚持以机制换体制,深度推行“阳光”政务,打造“效能”品牌。在决策指挥上,组建了“大滁城”、“工招园”等七大指挥部,扁平化管理、兵团式作战。在工作推进上,实行市领导牵头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对市直部门工作定期调度点评,对县(市、区)开展“三看三比”观摩检查。在流程再造上,构建“一表通”“一网联”“六中心”和“四大平台”,开展企业、项目“双百双帮”活动。在督查问责上,成立效能办,整合市长热线,开通民声网,开设市领导电子信箱和政风行风热线;人大、政协每月专项巡查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立综合考评体系,开展“十百千万”评议活动,实名考核、实名问责,治庸提能、治懒提神、治散提效。省委、省政府对我市效能建设给予充分肯定。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民计显著改善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实施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0亿元,惠及全市400多万城乡居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蓬勃发展,完成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加大困难弱势群体救助力度,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乡低保覆盖面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新农合全覆盖,10万失地农民纳入社保,解决1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村村通水泥路,新建农村文体设施3000多个。创新社会管理,开展“三民”工程大走访,推行网格化管理,加强社区建设;坚持“三接访一下访”,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建立“四级维稳综治平台”,强化社会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卓有成效,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

  坚持党要管党,班子和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作为沈浩精神诞生地,我们响亮提出,在全国学沈浩活动中,要始终做到学在前、干在前、见效在前,从而大大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尽职尽责真心为民、勇于奉献服务群众的热情。大力实施干部“活力工程”。建立“两轮推荐”“公推公选”和“一报告两评议”等制度,完善干部任前公示制、票决制,加大干部竞争性选拔和轮岗交流力度。3年多来,“两轮推荐”了40名正县级领导干部,“公推公选”了69名县级年轻干部,“定向选拔”了10名乡镇党政正职到市直县级领导岗位;轮岗交流了327名县级干部,对市直千名科级干部进行大考察,48名科级干部实现岗位转换,市、县61名干部得到“双向挂职”锻炼。切实加强市委班子自身建设。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着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制定完善常委会工作规则,建立常委分工联系基层一线制度。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持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警示教育;推进权力阳光运行,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督力度,出台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采购等系列管理制度;规范县(市、区)委书记用人权,推进乡镇和县直纪检监察机构重组;坚持领导干部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和述职述廉制度;严查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开展纠风治乱。

  过去5年成功的丰富实践,为今后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9月6日,韩先聪同志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说,过去的5年,是我们战胜困难、突破困局的5年,是我们拼搏流汗、改变家园的5年,是我们追赶跨越、转折转型的5年。5年历程,实践极为丰富,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深体会到:

  一、理清思路、科学发展是干大事创大业的方向标。实践证明,这几年来的发展思路体现了科学发展主题,让我们找准主抓手、认准突破口,不走弯路、不走慢路,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发展跨越之路。

  二、拉高标杆、争先进位是干大事创大业的动员令。实践证明,越是相对落后、越是困难较多,越需要解放思想、越需要高标杆引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集中各方智慧,最大限度集成各方优势,最大限度集聚各方力量,形成追赶跨越、加速崛起的强大动力。

  三、创新机制、活化体制是干大事创大业的加速器。实践证明,我们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只有在创新上大做文章、狠下功夫,才能克服陈规陋习,激发潜在优势;才能突破常规,赢得主动,干成传统思维认为干不成的事,实现常规观念认为达不到的目标。

  四、加强党的建设、优化政治生态、苦干实干是干大事创大业的坚强保障。这几年,我们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抓班子、带队伍,立政德、正风气,几套班子成员相互支持、相互信任,齐心协力、冲在一线带头干;广大干部敢负责、有激情、在状态,“五加二”“白加黑”蔚然成风。正是因为我们有了这样一个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同心同向的干事氛围,才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生动局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滁州速度”,成就了一项又一项美好事业。——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