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开放转基因是农业馅饼还是陷阱?


  “转基因玉米导致老鼠减少”、“湖北等地土地大量种植转基因作物而报废”、转基因技术自诞生以来争论就从未间断过,而近年来,随着各国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推进,我国三张转基因农作物安全证书的发放,令对安全的质疑和传言日益增加。

  日前,在“全国科技记者转基因知识培训班”上,记者获悉,近15年来,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增长约86倍。“转基因生物产业是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彭于发表示,对于转基因技术,中国退到了印度的后面、退到了加拿大的后面,目前已排名世界第六。

  他认为世界各国在转基因技术上都在大踏步地前进,只有我们中国在大踏步地后退,因为我们只有转基因的棉花在大面积种植。

  争议转基因

  美国环保署(E PA )日前批准了两个杜邦先锋的抗虫转基因玉米,肯尼亚将于2014年向农民释放另一种转基因作物-抗虫Bt棉花。

  不过,对于业界,记者在采访一些农业公司负责人对于转基因态度的时候,对方不约而同地会提到“太敏感”,的确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自诞生以来争论就从未间断过。

  转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我国是否应该发展转基因技术?2009年,农业部依法批准发放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引发了公众对于转基因安全的质疑,并导致多起谣言盛行。

  在培训班上,来自农业部及高校的专家学者,解答了对于转基因的种种质疑,并提出研发转基因技术是我国必然的战略选择,我国转基因安全管理是符合国际组织技术规范,在国际上也是最严格的国家之一。

  寇建平对于社会上的谣言也再次回应,就“先玉335转基因玉米”导致当地老鼠减少、母猪流产、湖北东北大量耕地因转基因作物而报废等说法,其表示,先玉335uan不是转基因品种,老鼠减少则与当地灭鼠措施有关。“母猪流产”,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符。湖北东北从来没有转基因粮食作物商业化种植,湖北种植了转基因抗虫棉的耕地,地力稳定,产量正常。

  据了解,为了让各界正确认识转基因,农业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今年北京市农业局就举办了“走进转基因”安全知识科普宣传活动。

  年,《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转基因科普宣传工作的通知》发布,指出,转基因技术是农业领域“发展速度最快、应用前景最广、经济效益最为可观的核心技术。”

  转基因安全么?

  寇建平认为,反对转基因技术的目的错综复杂,不仅仅是科学的问题,也包括道德、宗教、伦理等方面的问题。一些既得利益者也会阻挠转基因产品的研发,因为转基因产品生产出来,一些企业的经营就会受到损害,例如农药生产企业。

  彭于发表示,转基因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先进性,它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安全不安全,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地应用。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基因安全处处长李宁介绍,安全实际上是个相对的概念。有些人说传统食品是安全的,但比如说豆角,煮不熟的情况下也会中毒;甚至大家通常认为非常安全的一些食品,如牛奶、鸡蛋,实际上也是国际组织公认的过敏源。因此零风险是不存在的。

  彭于发则表示,转基因技术是战略选择,菲律宾、印尼、越南都在推进,北美在加速发展转基因小麦,欧盟在积极发展转基因马铃薯,而我国需求尤其迫切坚定不移推进“加快研究,推进应用,规范管理,科学发展”的转基因生物产业发展指导方针。

  名词解释:转基因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彭于发表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人们期望的目标基因,经过人工分离、重组后,导入并整合到生物体的genomics/“ target=”_blank“>基因组中,从而改善生物原有的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状。

  换句话说,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某些生物具有的特殊功能的基因提取出来,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中去,使之与后者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形成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新品种,并可以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