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消费应树立理性消费行为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防范风险意识的增强和对保险保障作用的认知度的提升,怎样做好家庭风险的规划以及如何做好家庭财务规划成为现代家庭理财关注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环节。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专业性强等因素导致部分消费者对寿险功用、意义、认知及理财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其在消费寿险与做理财规划时,保险产品配置过多或者盲目配置问题日渐增多,很容易出现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因此。消费者建立科学的理性寿险消费观已经非常必要,而对于如何建立科学理性的寿险消费观,笔者以为:总的原则在于消费者需要理解寿险产品在理财规划中的意义和功能,做好寿险产品与家庭理财规划和人生理财需求的统筹平衡。

  其一、寿险消费者要正确认识到“享受与责任”的关系,科学理性地运用寿险产品来做人生的风险规划和各项财务系列规划。

  享受是一种正当的人生追求,责任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消费者要学会平衡“享受与责任”的关系,而不是顾此失彼,让自己的人生及家庭陷于紧张不安之中。作为社会的人,由于承担一定的社会和家庭责任,不能只顾一己之利,过分注重眼前享受,错误理解“活在当下”之内涵,要意识到责任以及未来人生财务储备的重要性;过分考虑责任而节衣缩食的消费群体,要在合理规划好未来的生活支出、子女教育、养老等责任准备金之后,有计划的储备,改变过分紧衣缩食拼命积攒的习惯,充分利用保险的保障功能和强制储蓄之功效,有效抵御理财目标规划和人生之旅的诸多风险。通常享受与责任体现在财务数字上相对科学的做法是:收入首先拿出30%储备未来,其次40%用于享受当前品质生活,剩余30%再去投资。

  其二,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风险保障计划。

  近年来,部分消费者尤其是80、90后受及时行乐等不正确消费观念的影响,缺乏对人生长远的财务规划,会只注重眼前的消费和享受,而忽视风险的存在。其实风险无处不在,人生不同阶段可能会遇到哪些风险,这些风险对家庭财务有十分巨大的破坏和杀伤力,“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病到解放前。”其实就是对风险对家庭财务伤害最好的生动诠释,正确的财务保障计划应该是家庭理财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的一项财务安排,处于理财金字塔的最底端,是家庭理财规划的第一顺位。需要涵盖家庭主要成员的意外、健康、养老、子女教育等全方位的家庭风险保障需求,其次要根据家庭成员保险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和检视,对随时产生的风险保障缺口进行补充,以满足家庭所有成员的风险保障需求;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保险组合是不但可以节省保费成本,还可以起到弥补家庭风险保障不足的问题。

  其三,并非所有的风险都需要利用保险转嫁。

  风险对人生和家庭财务理财规划的破坏性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完备的风险保障规划,可以说,当事人会面临灭顶之灾和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可见保险规划之重要性了。但部分消费者在认识到保险规划重要性之后,有可能会陷入新的认知误区,认为所有的风险都可以利用保险进行转嫁。其实,存在这样的认识也是一种错误的倾向,现代风险管理技术认为,面对风险其实有两种解决的途径:一种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风险转嫁,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参加商业保险转嫁风险,即在风险发生前就未雨绸缪,拿出自己部分收入在保险公司建立一个账户,这样风险发生时,就由保险公司来承担所有的经济损失。

  另外一种是风险自留。所谓风险自留,即利用自己积累的财富去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部分风险,风险自留技术最早源于近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之中的风险融资技术,主要是对于投保成本过高的保险,采用风险自留技术进行处理。作为个人来说,象某些自己能够承担的、不常见、保费昂贵的部分风险,可以采用风险自留技术进行处理。比如对于自己购买的某些价值不高的古董,由于保险公司所收取的投保费用相对比较昂贵,所以部分消费者一般采取风险自留的办法进行解决。但值得消费者注意的是;风险自留的风险必须在自己财务能力承受范围之内的、发生频次较少、保费昂贵的险种,对于自身无法承受的各类风险一般要通过商业保险进行转嫁风险比较妥当和安全。

  (工行网站特约 作者:李保华)

  注:本信息代表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未经许可,不得随意转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