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我写过一篇文章《到底担心什么:被拉长的复苏期》,现在看来这个判断是正确的,政府在过去危机中学习到的快速反应对世界经济复苏路径的影响在过去的六个月里更加明显。“被拉长的复苏”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所谓拉长,是指经济复苏的过程由于政府的介入而变得更加复杂,整个复苏的过程也因此变长,或许在全球经济进入增长期之前,我们很难判断这种被拉长的复苏是好是坏,但至少我们应该理解目前这种不同于历史的复苏过程。在没有政府介入的经济危机中,所有问题会在短时间内连锁爆发,将经济拉到谷底,在谷底的盘旋中,所有的损失被吸收,经济调整完成,此后经济开始复苏。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出现复苏,通常预期比较一致,复苏的进程也相对坚定。
但这种自然的经济调整过程在前期往往由于连锁反应和恐慌心理带来经济的超跌,而过去的经验似乎支持政府刺激政策可以有效帮助经济较快地走出衰退。总结历史经验,此次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都快速有效地出台了一系列的刺激政策,最大程度上树立了市场信心,从而避免了经济的超跌。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很难保证政策的介入刚好在这样一个时点,既保证了应暴露问题的充分暴露同时又避免了因市场恐慌情绪带来的经济的过度调整。对于政策是否真的是在正确的时点介入,形成了新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又最终变成阻碍经济快速复苏的绊脚石。
回顾08年全球经济危机全面爆发后的世界经济,特别是2010年开始不断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似乎显示了各国政府的政策介入发生得过早,一些问题还没来得及暴露就被政策掩饰了,但掩饰的问题不等于不存在了,也不等于解决了,在随后的时间里,还是不断地暴露出来,成为复苏进程中一个个阻碍。很难说这种分散暴露的方式是否优于不干涉状态下的集中暴露,但可以肯定的是当下我们正在尝试这样的一种全球政府合作下的新的经济调整模式。一方面问题的暴露变得像是慢动作,风险暴露的过程变得容易观察,问题的解决方式也在缓慢的暴露中获得充分的讨论,有助于避免过度的悲观以及市场各参与者的过度反应。但另一方面,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爆发中,人们不禁怀疑到底还有多少未爆发的问题,并因此对未来的预期愈加谨慎。
经过两年多的政府主导型复苏,政府需要承担的推动规模不断变大,同时不断爆发的问题也阻止了政府积极政策的实质退出。美国在两轮数量型宽松货币政策之后,又一次启动了提高政府负债上限的形式来维持政府的经济刺激政策;无独有偶,欧洲也一次次在对欧洲各国主权债务的“救与不救”间艰难地选择了“救”,而英国也在最近传出了可能启动第二轮数量宽松的消息。与此同时,新兴市场经济体宽松政策的退出也并不顺利。国际经济环境复苏疲软,同时国内私人部门在谨慎的预期下,投资扩张并不强劲,使得政府在政策退出时犹犹豫豫。于是经济的走势变成了上下空间有限的箱体波动:政府快速的反应阻止了单个危机演变成经济全面衰退的可能;但对未来可能出现问题的担心又阻止了经济的快速复苏。
至少目前来看,这种箱体式的经济调整还远没有结束,很大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我们都将继续这种“上不上、下不下”的调整过程。这对经济本身来说这是一个治疗的过程,最终要将过去七八年经济高速增长事情积累下来的问题进行修补、完善,为下一轮增长的积蓄动力。而作为投资者,知道了这些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市场如此脆弱,很难形成趋势性的移动。
(作者系野村证券中国经济学家)
被拉长的复苏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