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集中持股并不意味着高风险


  观察国内基金的持股数量,有的达到了200只以上,有的低至30只。一般来说,基金通过投资于众多的股票,来充分分散个股的风险,减少组合的波动。从直观上来说,投资者会认为50只股票构成的组合比200只股票构成的组合风险更高。

  但是,对分散投资一直有来自各方的不同看法。在实际的操作中,也有很多基金经理有自信通过深度挖掘、集中持股,来获取更大的收益。我们对国内过去几年集中持股的基金进行的研究表明:

  集中持股的基金在业绩上并没有显著好于分散持股的基金。

  集中持股基金并不意味着高风险,集中持股基金的波动幅度相比同类基金并不特别高或者特别低。

  在集中持股的基金中,换手率较高的“相对灵活群体”的收益波动水平与换手率较低的“长期持有群体”,在业绩和波动性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集中持股并未带来更好的收益

  把2008-2010年平均持股数量不超过70只的基金界定为集中持股的基金,这样的基金共有47只,占2007年底前成立的98只股票型基金的约一半。在实际的操作中,部分基金有自信深度通过挖掘个股、集中持有,来获取更大的收益。但是,与一般的直觉不同的是,研究发现这些集中持股的基金并没有获得显著好于其他基金的业绩。

  从总体来看,集中持股的基金并没有获得比相对分散投资更好的业绩。从三年累计收益来看,集中持股的47只基金在2008-2010三年的累计收益率为-16.44%,而分散持股的51只基金的三年累计收益率为-16.07%.可以看出,集中持股和分散持股的基金在收益率上并没有太大差异。

  从个体来看,集中持股的基金在业绩上分化严重。从三年风险调整后收益(夏普比率)评级来看,集中持股的47只基金的星级接近正态分布,极好和极差基金的比例相对较少,处于中等水准的基金占比相对较大。

  从个别基金来看,在这些集中持股的基金中,既有三年业绩很好的兴全全球、大成景阳、嘉实优质等基金,也有三年业绩较差的长信增利、宝盈沿海、融通动力等基金。

  集中持股未必就意味着高波动

  对于组合中集中持股的基金,人们往往会认为其波动性大、风险会很高。从研究的结果来看,事实并非如此,厌恶风险的投资者们没有必要特别回避集中投资的基金。

  集中持股基金的波动幅度相比所有基金并不特别高或者特别低。对波动幅度按四分位进行排序,观察上述47只基金在全体基金中所处的位置。发现集中持股未必就意味着高波动,这些集中持股基金的波动程度均匀的分散在整体基金中,约20%基金处于最低的1/4,约30%处于第二个1/4,约23%的基金处于第三个1/4,约28%的基金处于第四个1/4.

  从个别基金来看,那些高集中持股、高波动性的基金包括国联安精选、广发小盘、长城品牌等,高集中持股、低波动性的基金包括国富弹性市值、东吴价值成长、南方隆元产业主题等基金。

  不同操作风格的业绩和波动性没有显著差异

  在投资行业,高集中持股、低换手率和长期持有的策略倍受推崇。国内基金的总体上换手率比较高,但是不同基金之间换手率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进一步考察持股集中的基金里“长期持有群体”和“相对灵活群体”在业绩和波动性方面的差别。根据换手率的高低把47只集中持股的基金划分成为两类不同的操作风格。

  以股票基金2008-2010年三年平均换手率的中位数191%为划分标准,分为换手率小于或等于191%的“长期持有群体”(共有20只基金)和年换手率大于191%的“相对灵活群体”(共有27只基金)。以下就分别考察这两类群体的业绩与波动性。

  长期持有的高集中度基金,在业绩上大多数处于中等水准,极好与极差的基金都是少数,在波动性方面,风险并不特别高或者特别低。从业绩方面来看,从三年风险调整后收益(夏普比率)来看,采纳长期持有策略的高集中度基金的表现呈现正态分布,大多数的基金业绩处于一般水平,极好和极差的基金都相对较少,这类基金的业绩分化严重。

  在集中持股的基金中,换手率较高的相对灵活群体业绩分布比较均匀,在波动性方面,风险也并不特别高或者特别低。在相对灵活群体27只基金中,从风险调整后收益来看,在不同业绩水平上的基金所占比例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