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引起广泛争议,在广东省江门市实施仅9天的“犬类禁养令”,被当地相关部门以“接纳民意”的方式予以修正,全城的狗逃过一劫。(据8月4日新华网)
江门市相关部门经过长时间讨论得出“接纳民意改进城市犬类管理办法”的决定,原有的“统一收缴、捕杀”调调,变为“允许市民将可按细化的规定养狗”,这意味着当初斩钉截铁的“犬类禁养令”有所松动,在“一禁了之”与“加强管理”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显然,这一选择更具难度和挑战性。但政府相关部门多付出精力肯定是值得的,因为这一结果,可以使城市的形象更文明,城市的空气也更和谐。
其实,江门市面临的禁狗与养狗的问题,其实是全国所有城市都面临的。无论网络还是传统媒体,大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议了十数年,谁也没有说服谁。但有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在当下中国的任何一座城市,要把狗禁绝,肯定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既然禁绝不了,那么就不妨采取一些先进地区的办法,从立法,到执法,到宣传层面,对养狗人加强管理和教育。世上没有不文明的狗,只有不文明的狗主人。国外许多城市,对养狗的管理,甚至细化到了连续叫多少声就可视为扰邻,主人会受到处罚。只有这样,才能使狗与人能够和谐相处。
江门市这次尊重舆论修正禁犬令,应该是一次官民意见良性互动的正面案例。政府部门闻过则改,固然是一个善意的举动,但在修正机制上,还是有值得担忧之处,即:如果因养狗人反弹激烈而改动政策;那么,反对养狗的人也开始强烈质疑和抗议呢?
如果制订政策时,先有广泛的民意调查,并在第一时间内取得符合大多数利益的结论,就可以少很多周折,更可以免于给公众决策随意性太强的感觉,毕竟,一个命令,出台9天就收回,给人的感觉,还是太“拍脑袋”了一点。
收回禁犬令更要收回决策的随意性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