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暴跌之后……


  周日早上起床,发现屋外阳光灿烂,丝毫没有“梅花”的迹象。

  这个据说是近10年来威力最大,被戏称为“梅超风”的台风并没有在七夕之夜登上黄药师的桃花岛,去和“陈玄风”相会,却折头北上,逐渐远离了浙江。

  台风没来,但大洋对岸的金融飓风却是越刮越烈。欧美各自的经济问题几乎同时爆发,造成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标普调低美国主权评级、意大利总理承诺加快经济改革,各种消息接踵而来,局面几乎乱成了一锅粥。

  美国经济是否会步入衰退的泥淖,全球经济二次探底是不是已经不可避免。这是目前财经界争论最激烈的问题。那么,外围的波动会对国内宏观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明天将公布7月份的经济数据,由于普遍预期CPI会居高不下,之前市场都认为本周加息的可能性很大。但上周美股暴跌之后,我个人认为,加息的可能性显著降低了。

  现在回顾08年,大部分学者认为,08年6月7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导致美国金融危机和国内紧缩产生共振,是08年下半年内地经济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之一,属于典型的“超调”。上周,日本、欧洲央行相继出手,本周美联储推出QE3概率也明显增加,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重举“宽松”大旗之时,中国央行还会再次冒“超调”的风险,坚持紧缩吗?

  上周暴跌的不仅是各国的股指,除黄金外的大宗商品也是全线暴跌。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之一,输入性通胀一直是中国通胀高启的重要原因。如果未来全球经济低迷,毫无疑问,将有效降低输入性通胀的压力。而这,或许将和猪肉价格回落、翘尾因素消失等因素产生良性共振,缓解通胀压力。

  在面临着外围经济体如此不确定的复杂情况下,一方面是08年“超调”的前车之鉴,另一方面是CPI见顶回落的预期逐步明朗。有理由相信,央行的紧缩之旅将很快结束。

  所以,我觉得,外围的不确定,从某种意义上说,反而可能使目前这种在“抗通胀”与“保增长”之间摇摆不定的复杂局面得到简化,货币政策在下半年适当转向的可能性增加。这对于A股的中期趋势来说,应该是一个中性偏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