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迷梦


  这几天,我博客里播放的歌是关淑怡的《制造迷梦》。

  标普制造的这场迷梦,扫荡了全球市场。本周A股也出现的剧烈波动,2600点被轻松击穿,周二更是被瞬间打到了2437点的低位。

  由于短期市场受外围市场影响太大,在市场情绪一片混乱的情况下,隔夜美股的走势仍会主导本周后几个交易日的A股。但我觉得,这种影响应该是短期的,不会持续太久。

  不少人担心“二次探底”的预期会影响到欧美的消费,从而拖累中国的出口。根据汇丰提供的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度为零。这表明,即使二次探底拖累出口,也不会对GDP带来过大的冲击。另外,外围的疲弱会大大减轻输入性通胀的压力,给中国带来一个相对宽松的经济环境。所以,我始终坚持,外围的不景气对中国来说并不完全是件坏事,而是危中有机,危少机多。

  至于有人呼吁中国再次出手,充当全球经济救世主,不客气的说,这肯定是没安好心。在回顾08年的时候,除了周一所说的收得太晚导致超调,其实后面还有半句:松的太早丧失机会。如果当初不推后患无穷的“4万亿”,改用减轻企业税赋,调整经济结构等其他方式,甚至,不那么早“4万亿”,哪怕再坚持个半年,或许就不会有如今因为“4万亿”而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了。毕竟与哀鸿遍野的欧美相比,08年的中国经济虽然也出现了减速,但远没有到慌不择路的地步。不仅如此,本还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个机会,来做一些前几年想做而做不了的事情,比如建立石油储备,购买矿产资源等等。所以如果衰退真的来临,我们也不应该重蹈覆辙。

  回到A股,就中期来看,目前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依然还是在通胀上面。周二公布的CPI又创了新高,连续不断的“新高”不仅让我说到“拐点”都觉得心虚,也抑制了场外资金做多的热情。大家都在等CPI出现实质性的回落。不过从最近国内食品价格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动情况来看,我还是愿意厚着脸皮再说一次:7月就是拐点。

  希望这一次,不会再是迷梦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