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赶上了好时候
我比在座的电商,特别是新的电商赶上好时候了,11年前别人都认为是泡沫的时候,我就闷头干、悄悄干,我经常跟我老婆在被窝里偷偷地笑。别人说是泡沫,2000年热我们赶上了,拿了680万美金。
2000年,我就这么跟记者说过,别听他们的,华尔街半年变一个风向,你不能要求投资人对每个行业都懂。结果到2004年互联网垮了,派代说要永远留下过冬的钱,2001年4月美国先垮, 到了8月传到中国了,我那些高管一年内纷纷辞职,觉得这家互联网完了。可是我们没受到触动,我们就看着我们的顾客增长、销售额增长,我们很有信心。
我研究过新华书店30年的财务报表,我研究过贝塔斯曼美国和贝塔斯曼中国会员店,25年成本,一个顾客的回头率是50%,一年的贡献度要多少钱,扣除物流费用还剩下的钱是不是就是新顾客?要是,当年持平;要不是的话,这批新顾客是赔钱的。这是有整个的一个预算模型的。所以从这个点来说我是赶上好时候了。
刘强东不懂事
我跟刘强东做事风格不一样。刘强东不懂事,招国美、苏宁干嘛?自己不偷着乐,到外面喊,不然国美、苏宁的电商进程会推迟两三年。六年前我们卖过数码相机,但是不行,怎么卖怎么赔。做家电,上游海尔太强大,你定不了规则;下游国美、苏宁也太强大,也改不了规则。
当我们占到市场,我们没有一个行业的零售企业占到细分领域的20%,国美也没占到20%,苏宁也没占到20%,大概是一万亿的市场,他们大概是1000万。占到20%能定市场规则的,一流企业卖规则,二流企业卖市场,三流企业卖产品。
当当要走向开放
零售业、商业两三年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时机,零售始终不肯左手打右手,我的原则不能说违心话,不能忽悠人家,因为咱们毕竟不是媒体挣广告费。忽悠不好,但是你不能说违心话,要说真心话。
通过回归商业本质,如果让我预测未来十年我不敢说,因为现在都不让做五年战略了,三年变化就非常大。如果一定要说的话我做了这么六个预测:
第一个独特的垂直品类会成长起来,年销售规模我觉得既然垂直,年销售规模就能够冲到5亿,这是一个瓶颈。那你再拿钱忽悠人家,一个视频网站能够做到三亿,然后就稳定增长,看中国的形势了,三亿你就别忽悠人家30亿。
什么叫独特?我们说非标准化,款式永远是独特的;那么3C算不算?算,3C本来独特的是服务。国美、苏宁在3C店也是,为什么它能垂直做起来?京东在哪儿去努力?就是服务,因为它需要专业性的导购,除了手机、笔记本电脑不能退货,其他的东西怎么退货,这时候专家导购,甚至应该开通电话导购,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垂直的特点。
第二个我认为速度上大家都有竞争空间,我认为会出现一批便利店,这个便利店也可能先同城,也可能跨城市;十年前被大家当笑话的一国一小时,现在也快出现了。
第三个,最大的空间是前店后厂,前店后厂像服装、鞋、手袋、饰品,传统的模式都是三倍的零售价格,利用网络优势,这个空间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觉得前店后厂可以在无穷无尽地领域都能做到年销售额一个亿,只要认真钻营进去,你发现顾客的需要还没有满足的,都能做到一个亿。这样的一个空间,100家、 1000家都可以有。
第四个,我觉得是奢侈品代购。当然了,一个新型的电商是很难信任的,所以我觉得奢侈品当然对我们这种有品牌信誉度的是有空间和机会的。
第五是团购,团购不奇怪,我在我微博上说过,就是尾货市场,中国的服装、鞋的尾货市场,我知道北京有两个尾货市场,一年也二、三百亿,尾货市场是很有吸引力的,专门有人淘便宜的。这么好的事其实最应该干的是淘宝,淘宝为什么没干?淘宝不就是吸引淘便宜的年轻人吗?
第六个是网上零售,在泡沫中先从嫩芽变成成长的青年期。2006年我去美国就注意到亚马逊,没有房租成本,我算了库房租金多少、实体零售多少。这个趋势对我们来讲,生存的挤压是蛮大的,但是不等于没有机会,包括我刚才说的那些媒体,将来网络媒体再这么涨,那就是地铁了,年轻人都坐地铁嘛。
最后表个态,当当网在这个新的格局中,我们过去走的是闷头苦干、傻干,我们现在也要开放,开放的第一个是把原来事业部独立出来,完全是竞争关系,完全按交易额切分。
第二个开放就是我们的广告,我们的广告支持外链,我们带给大家的点滴成本会给他们高得多,但是新课程会比他们低得多,我们支持你们外链。当然了,我只是说像京东商城就不要来打了,淘宝因为他们是横着长,不知道长到那儿去。
第三个开放是电子商务网站要抱团,我们正在筹备在我们的导航条加一个中国购物网址导航,免费为大家服务,不挣钱。就是说到这儿来买东西,如果还想去别的网址的,在我们这儿有相应的导航网址,这样为整个电子商务的业态健康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