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花儿-----管理学环境论的思考


  在我家小区里的一家商铺门口的花坛里,种着一株很好看的月季花,那是这家商铺移植过来的。在栽种后的第一个春天里,它的开放就吸引了很多路人的驻足观看。那是一株有一人多高,像灌木一样繁茂的植物,叶子油亮,枝干挺拔,特别是开的花朵,是鲜艳的橙黄色,每一瓣花瓣的边是红色的,好似贴金描红的工笔花鸟图一样。开花的时候,大大的花朵坠满枝头,很是好看。

  但是,好景不长,开始是丢失花朵,后来是被折断枝条,虽然商铺给它围上了围栏并写上了警示牌并在白天有人看守,但依然没能让那株月季花保全。今年是这株花在我们小区落户的第三年了,这几天又开了花,但似乎没有路人驻足观看了,这是因为它已经是另外的一副样子了:一丛残缺不全的断枝比人的膝盖高不了多少,一些被折断的粗干已经干枯,叶面很不舒展,开的花只有原来的一半大,那橙黄色和红边已经模糊混沌,看起来像是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这样的景象真的让人感到很遗憾,也会产生很多的思考,我不想过多的评价国民素质问题,我只想从管理学的环境论来讨论这个问题。那花是一株好花,应该是不常见的品种。栽花人的初衷也应是好的,因为它能美化自己的门面。但是,美好的期望并没有实现,却激发了人们劣习和人们内心中相互的职责。这么一株好花只带给了人们短暂的欣喜,美好花朵没能给我们小区带来美好的东西,除非有一天,这株花被连根移除,才会慢慢被人遗忘,否则,它的那丛残枝败叶总刺痛着关注它的人们的心灵。

  其实,小区里的花品种很多,但大多是一般的品种,不是出类拔萃的好看也不是难看的那种,这些花就没有遭受过那株好花的厄运。这只能说明,它们是最适合在这里栽种的,它们是和这里的风土人情最匹配的。也许,我们这里真的还不需要太好的花,或者是这里的好花太少了,但总之,那株好花的确显得与这里的环境不太协调,不适合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尽管,它的确是株好花。

  管理学认为,环境是组织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它存在于组织界限之外,它会影响和制约运行在环境内的事务。任何一个行为或思想也都是要与之环境相适应的,否则就会水土不服,难以维持。我想,栽花应该也需要些环境论知识来指导的。一种花在这里栽种是美的,但是换个栽种的环境也许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把好的东西从别人那里照搬移植到自己这里就不一定做到和别人一样好,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调整和改进,才能从学习效仿中得到收获,否则,还不如不去学习和效仿。

  花儿是没有错的,错的是栽种人对环境的认识。种上了适合的花,就不会让一部分偷花人沾沾自喜,一部分赏花人愤世嫉俗,和另外的一部分人漠然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