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国内众说纷纭。从政府角度看,现在大家都愿意听好听的,说好话的就是“好孩子”,讲坏话的就是“坏孩子”。作为中国独立的智库机构的首席研究员,陈功愿意扮演一次坦率讲真话的“坏孩子”的角色,因为他要谈的问题是“末日特征”。
不论是在宗教书籍中还是在灾难片中,大家都知道“末日”是很恐怖的。美国学者戴蒙德曾在《崩溃》一书中展示过若干个文明遭遇末日并且消亡的例子,最著名的是复活节岛原始文明的消亡。这些案例的共同特点是,“末日”不是一下子就出现的,而是逐渐积累发生的。因此,要避免末日的来临,就必须谨慎地对待各种“末日特征”——揭示“末日”的各种迹象,而不能大大咧咧地像个大老粗般地不以为然。
陈功表示,他个人坦率地认为,现在的中国是存在“末日特征”的,其中最危险的信号是“以钱炒钱”的金融游戏已经出现。
所谓“以钱炒钱”,在当前的中国市场并不稀罕。从不少的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听说“有人愿意借高利贷”、“付出的利息很高”时,大家纷纷愿意出借资金,因为做什么生意也没有“收高息”这么容易赚的钱。没有资金怎么样?大家愿意去借高利贷,然后再贷出,因为据说还有愿意借高利贷的人,“可以付出更高的利息”。这样一来,就完全变成了“以钱炒钱”。是不是真的有人借高利贷去做成什么实际的生意?根本没人关心,大家关心的是能够有高息收入就成。
我们在此前的《每日金融》简报中曾对此有过分析。2011年上半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7.7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847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4.17万亿元,同比少增4497亿元,其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为53.7%,同比低3.2个百分点。即使融资环境变紧,但在10倍左右利率差异的吸引下,仍有无数的“资金掮客”游走于银行和民间借贷市场之间,获取高额利润。有相当一部分资金通过理财产品、委托贷款、信托等渠道,进入民间拆借市场,而且增加迅速。我们了解到,一些担保公司在利润驱使下,将担保业务扔到一边,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高息借贷之上。不少金融类公司坦言,“今年公司最主要的精力要放在资金拆借这类高收益项目上!”而所谓资金拆借,就是“高利贷”。据了解,通过拆借业务,担保公司可获得30%-50%的净利息收入。
当“以钱炒钱”开始变得普遍时,金融秩序将完全混乱了,利率制度几乎失效,资金处于盲目的体外流转过程中,而且卷入的规模越来越大。陈功警告,这样下去的结果是,最终社会秩序将会崩溃。所谓“末日特征”就是指的这个。很显然的是,最终大家都会发现,做什么生意也不可能有如此高的收入来支付如此高的利息,大家会发现,这一切原来都是假的。
陈功表示,中国金融业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这个“以钱炒钱”的问题,大家在失去市场目的性的基础上,完全凭着假想的信息,疯狂地玩资金游戏,这就是一种最危险的“末日特征”。现在监管部门有人以为“以钱炒钱”是高利贷,其实不是,传统的高利贷最终是为了生产,而现在的高利贷则纯粹是为了炒钱。
怎么办?很多人想到了“一刀切”。陈功认为,“一刀切”在政策上容易操作,但问题是现在“以钱炒钱”的游戏卷入的资金已经很大了,从南到北都已出现这种现象。如果断然采取挥刀断水的措施,可能引发巨大的震动,不稳定还是会发生的。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陈功的建议是,一方面要打击和压制“以钱炒钱”并且加以宣传,另一方面还是要以市场开放引导资金流出地下金融体系。现在最麻烦的是,紧缩的市场以及国有垄断控制同时发生,导致大量资金就像管道里的老鼠,两头受堵,只能引发资金危险地到处乱转。在陈功看来,国内股市暂时可以发挥一个资金池的作用,只要股价上涨,则资金会流出到比较稳定的市场中。这样,流出一部分,打击一部分,冻结一部分,问题应该可以大致解消。
坏孩子谈“末日特征”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