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国内CPI创新高度导致国内市场持续不振。有不少“砖家” 呼吁管理层再叫停新股发行来“救市”。这种说法表明这部分市场人士的不成熟。试问一下:我们见过美国、香港等市场低迷而停发新股的怪现象吗?是否又要拿“中国特色”来说事?可能是自己炒新被套,好趁“救市”而溜之大吉吧。
其实,新股发行以及一些人的打新失败,决不是市场低迷的原因。在成熟市场中,打新和炒新无论在牛市或是熊市都是胜负难料的。是否有人逼投资者打新和炒新?打新和炒新不是投资股票吗?风险不是应该自担吗?
那么,停发新股真能救市?
非也!翻开历史,即可发现:2005年中和2008年底许多投资者对股市也曾几近绝望,然而当时果断出手的都大获全胜。当时市场真正转势是因为“足够便宜”。
八月初沪指所反映的A股整体动态市盈率约为12倍多,相当于08年12月末金融危机最烈时的低水平,而即使剔除偏低的银行板块后的市盈率仍低于当时的的水平。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目前处于历史低位。
但为何股市仍不见转强?
新股和次新股为主的结构性的泡沫是股市不转强的关键。 2005年中和2008年底股市见底时,这些新股小盘股的泡沫是已基本被挤掉的。而目前,以中小板创业板为代表的大量新股估值依然高高在上。令市场总体上难说“便宜”,这一定会拖累市场的转势复苏。
如果以停发新股的方式来救市,不但救不了大市,而且维持这种结构性泡沫结果将以市场定价机制及供应扭曲为代价的。最终也肯定不利于中小投资者:
对股市过往的研究发现,大股东减持的公司往往具有相对较高的市盈率;这些股票遭减持之后,股票价格往往大幅下跌。这意味着大股东在高价位减持,散户在高价位接盘,然后股票价格回归基本面?表明新股高价发行的最终结果财富从散户转移至大股东!
另外,由于股票价格越高,发行等量的股票从资本市场拿走的资金也就越多,或者说股票价格引导着股票市场在不同的上市公司之间配置资本。弄得大家都无心搞好实业,还是觉得到资本市场上市“圈钱”更实际。因此,估值体系如果存在问题,将会影响A股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市场也因实业的不兴而缺乏长期强势的基础。
新股高价的问题只能由市场自动调节来解决:如发行价高,市场环境又欠佳。新股发行可能会100%中签并破发。投资者还敢盲目认购不? 如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那新股票就无法发出,新股的供应就由市场调节,所谓的对市场冲击无从谈起。根本不需要管理层来叫停新股发行。
高到极点或是低到极点,都会物极必反。管理层只需严明执法确保公平,其他有形之手大可不必伸出。所谓的“新股高价滥发”由市场自动调节就可以了。
市场参与者确实欠成熟,盲目跟风者众。叹息之余,也不须杞人忧天。如果投资者明知到“三高”,依然参与抢购和暴炒,期望火中取粟而暴利一把,那其行为就其实与赌徒无异。等泡沫破的那一天, 如果不幸持股在手, 那就他们请以“收益自得,风险自担”又或是简单一句“愿赌服输”来自我开解吧。
其实市场相对低迷之际,管理层能作的事甚多:除上市公司假造业绩“大变脸”、ST垃圾股乌鸦变凤凰、机构研报忽悠投资者、老鼠仓屡见不鲜、B股问题尚未解决、处罚违规和退市等基本制度都尚不健全等等等等……困扰股市长期发展的顽疾亟待管理层出手解决。而这些问题多年来都得不到解决,恐怕是难以舍弃一些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的原因吧!市场低迷时,解决这些问题须舍弃的利益相对较小,此时不做,更待何时?
我想,当有一天新股发行(低价、随行就市、不需要排长队……)成为常态,打新胜负各半之时,股市的结构性泡沫问题就已解决,在总体估值“非常合理”的背景下,A股长期的走强就可以期待了!
新股停发真能强市?
评论
编辑推荐
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