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骚乱启示录:网贴也需要“文责自负”
本月6日,数百名年轻人走向伦敦街头示威,抗议一名英国黑人男子两天前遭警方枪击身亡,最终演变为暴力事件,示威者焚烧警车、公共汽车和沿街建筑,切断交通,占领高速路,劫掠数十家店铺。随后几天,骚乱迅速蔓延至伯明翰、利物浦、利兹、布里斯托等英格兰地区的大城市,并导致多人伤亡。
最新消息显示,已有2700多人因涉嫌参与骚乱被捕,伦敦警察局对1005人提出了指控。而最值得中国网民关注的,则是英国及西方国家此前网络信息“不受限制”的管理理念正在发生动摇。
在英国议会8月11日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应对骚乱会上,英首相卡梅伦陈述发生骚乱的原因,主要源于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和“也有一个人们运用社会网络谋划骚乱问题”。卡梅伦表示,政府警方和情报部门专门研究是否应当限制微博,社交网站等社交媒体的使用。一旦发现骚乱者利用这些网络工具策划暴力、动乱和犯罪,他将下令临时中断社会网络服务。
英国警方认为,以推特、脸谱为代表的社交网站和以黑莓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为传播煽动信息、组织串联犯罪活动,为作奸犯科者寻衅滋事提供了太多“便利”。
英国《金融时报》更是直言不讳,支持打击利用网络煽动暴力的行为:“这次骚乱恰恰证明了,网络是同街道一样的公共空间。如果街道会被匪徒洗劫,网络也会被不怀好意者侵袭。英国政府和警方必须在街道上严厉打击暴徒,以维护社会治安,他们也有责任在网络上清理犯罪——美化暴行、唆使人们犯罪的言论,即使在英国,也无权享有自由。”
英国清算网络犯罪,行动也是十分迅速的,目前已有两名青年因使用社交网站煽动暴力骚乱被判4年监禁,一名17岁少年因使用社交网站鼓励人们参与骚乱被判禁用社交网站1年,并将接受3个月的宵禁令。
不难看出,英国正在反思是否应该坚守言论自由底线,正在反思过去对网络媒体管理过分放任所带来的弊端。
笔者以为,网络之所以能够推动英国骚乱的不断扩大,除了网络传播信息十分快捷的特点之外,由于发帖人身份的虚拟性,也容易助长网民发布虚假信息的胆量。但即便如此,作为实名上网的笔者,还是坚决反对当前中国全面推行网络实名制,理由就是中国还有“跨省追捕”现象存在,实行网络实名制以后,很多网民就更不敢在网上讨论问题了。而笔者较为推崇的则是,监管部门有必要强化“文责自负”概念,对以虚假信息煽动社会仇恨的言论及时予以追究,以教育、培养出更多有社会责任心和道德感的网友,从而达到不断净化网络环境,提高网络信息可信度,让网络资源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关注“李昌奎”案:
“赛锐”案,或是中院和高院狼狈为奸的结果
李昌奎“免死”,是沾了赛锐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