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尔.《爱尔兰日记》
一个燥热的午后,我从书架上取下伯尔的《爱尔兰日记》。这本书静静躺在角落里有些时日了。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是当代德国作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上个世纪50年代,伯尔曾经多次游历爱尔兰,《爱尔兰日记》就是他游历爱尔兰的心路历程的记录。
阅读于我来说仅仅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如阿尔贝托.曼古埃尔所说,Lys ce que voudra(你爱读什么就读什么)。或者如精灵的某位阅读者和写作者所说,风吹哪页读哪页。其实,吹动书页的风是自己的心境和情绪。阅读总还是有着某种期待和向往的。将《爱尔兰日记》从书架上取下的时候,我期待着对某种我不熟悉的文化有所了解,也想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绪。
此前我看过不少爱尔兰题材的影片,如反映爱尔兰独立战争的“风吹稻浪”和“傲气盖天”,反映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北爱尔兰人反抗英国暴政的“因父之名”,还有忧伤而美好的爱情故事“一生的唯一”。我相信,作为了解和体味一种文化的途径,阅读书籍可能比观看电影更好一些。而此前,与爱尔兰有关的文字,我似乎仅仅读过叶芝的几首诗,还有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爱尔兰日记》的封面是伯尔的头像,设计成素雅的灰色格调。伯尔忧伤而深邃的双眼,似乎一扇门,透过这扇门,我期待着某种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收获。于是,在扉页上留下了这样的文字——
看到一扇虚掩的门,竟产生好奇和遐想——门后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庭院,院落里有茂密的青草,灿烂的鲜花,累累的果实,还有雀跃的儿童,艳丽的少女,笑容洋溢的老者;门后也可能是一个凋零的院落,空荡荡的场院,石碾在阳光下暴晒着,墙角的犁耙已经朽坏,人们的脸上没有光泽,忧伤将空气描绘成灰色……
那道虚掩的门给我想象,这种想象使我快乐或者忧伤。当心灵在某一刻被拨动,我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但那道虚掩的门只是给我想象,我只能在门前片刻驻足,然后走开;我不能进入,也无法进入。
已经有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如同爱尔兰雨季潮湿的空气。希望了解一种文化,仅仅因为那是一种文化。把握其实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无法真正进入,还因为主体和客体都在运动和变化中。无法把握,其实是因为时间。
带着期待,打开书页。一开始的阅读,就给人沉郁的感觉。拥挤的轮船上,货物和人畜混在一起,空气污浊,声音嘈杂。人们安然接受着这一切,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给自己提供一个理由。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怀抱着婴儿,妻子抱着一个两岁的孩子,他们在酒吧已经呆了很长时间,当丈夫请求喝第五杯啤酒的时候,侍者拒绝了他,并从醉眼朦胧的妻子手里拿走了杯子。他们回到睡觉的地方,祖母已经带着另外三个孩子入睡了。伯尔以忧伤和同情的目光注视着这一切,耳边传来一位在英国打工的回家办事的爱尔兰女性的声音——“想起爱尔兰太让人伤心了”。
在伯尔忧伤的眼里,我看到的是一个忧伤的爱尔兰。那里有着太多的醉汉和乞丐,艰难的妇女和穷困的儿童,流浪的异乡人还有流浪的狗。另外,那里还有大量的牧师——爱尔兰是全球牧师比例最高的国家。在爱尔兰的某个城市,伯尔看到这样的风景——挂着皮帘的可以单人独酌的酒馆。“喝酒的人把自己像匹马一样关起来,为了单独与威士忌和痛苦在一起,为了单独与信仰和无信仰在一起。……威士忌是苦涩的,但也是令人舒适的。”伯尔笔下的那种忧伤,酽酽的,一如爱尔兰多雨的天气。
伯尔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忧伤,还有爱。医生去给独住在村子外面很远的一位产妇接生去了。产妇的丈夫在遥远的城里工作,而她住在这里似乎仅仅是为了生育。从医生离家的那一刻起,妻子就在地图上刻划着他的路径,加油站——商店——小树林——沼泽地——石桥——陡坡——产妇家,她一站一站盘算着距离,计算着时间。去的路上多少时间,准备多少时间,手术多少时间,回来再多少时间。夜深了,丈夫还没有回家,估计出了什么差错了。于是,再计算距离,再计算时间。终于,村头传来有节奏的鸣笛,那笛声的含义全村人都清楚——产妇生了一个男孩,邮电所长可以给孩子的父亲发电报了。笛声过后,似乎可以听到全村人都舒了一口气。那是全书中最优美的一个故事。我在书页上留下这样的文字——生育并不单纯是个体的事件,而是一个群体事件;它关乎未来,关乎群体的情感联结;生育是一个平凡的事件,也是一个重大的事件。
伯尔让人感受到的不仅是忧伤,慈爱,还有快乐。村里实行了禁酒令——在星期日下午两点到六点之间,酒店禁止出售啤酒。对于赛莫斯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火腿咸得厉害,白菜里那么多胡椒——一个男子汉用井水或者牛奶来解渴合适吗?”再说,“禁喝的啤酒在他干咳喉咙的记忆中,自然比轻易可以得到的啤酒要好喝得多。”还好,禁酒令已经为酒鬼们留下了退路——任何酒店不能拒绝给离开本村三英里以外的人清凉饮料。于是,赛莫斯骑上自行车往邻村——确切说是邻村酒店的啤酒——疾驰而去。赛莫斯并不孤独,一路上汇合了一大支队伍,当然,也有三里以外邻村的酒鬼浩浩荡荡往本村开来。我在书页上留下了这样的文字——快乐的人们!酒禁给他们畅饮的理由,饮酒因此具有了政治和宗教的意义。生活是不需要理由的,但找个理由也无妨。
读着《爱尔兰日记》,感受着伯尔的忧伤、慈爱和快乐,感觉心灵宁静、安详而纯净。
20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