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网友范老师写的《义务教育不应过早“城镇化”》,我觉得他写得很实在。
我不知道上级教育主管人员为什么会有此想法。当我听说要大面积集中教学时,我以为只是说说而已。但是真的实施了,却发生了范老师所说的问题:“于是现在的村小、乡镇初中甚至希望小学大多是人去楼空,留守的教师也心不在焉,把主要精力放在做生意上。结果造成恶性循环,教学质量越来越差,学生越来越少,义务教育基本上提前进入城镇化。”
因为集中,有些家长为了便于带几个不在同年级的孩子,就把原该留在村小的孩子一并带过来。这样,造成村小有教室和老师没学生,镇中心小学有学生又没足够的老师和教室。
另外,因为村小还存在,这无形中又给教办提供了一个奖罚老师的途径。他们把调往山村小学作为惩罚老师的方式。所以每年,镇中心的老师都非常的辛苦,生怕名次落后于规定。 同时中心校的学生压力也很大, 因为他们的成绩与老师的命运紧紧相连。
被罚到村小的老师,就象是被充军。 他们是被罚到村小来的,他们教书还会有积极性吗?更有甚者,有些村小的老师,他们不愿呆在这样偏远的山村,就擅自请人代教。这根本不需要经过教办的同意-----有时教办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出事就好!我娘家的村小,有一半是代教老师。他们的工资由请的老师出(一般是400元一月)。
因为代课没有负担,他们请的基本上是当地的农民。
现在国家有一个新的政策:补贴边远山村的老师。以离镇中心的距离来定补贴数额(70元--120元)。这笔钱,镇中心小学的老师没有。原则上是越远钱越多。但我听说我所在的乡镇小学老师一律拿70元。教办人员还警告他们不许乱说,否则连这70元都没有。
我真的觉得好可笑。这钱是国家补贴给山村老师的,他们有什么权力克扣?发与不发,发多少,他们怎能说了算?为什么不按规定办事?
难怪有人说:"教育,有多少人假汝之名?"有人借教育发了大财,有人因为投身教育而过着清苦的生活。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何相差如此悬殊?谁能说得清呢?教育的改革,到底该改什么?
我谈边远山村的教育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