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到底背负多少债务?一直是国内外媒体及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审计长刘家义2011年6月27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做的报告,给出了一个虽有预感、仍然让人惊叹的数据:超过10万亿元。
当天和次日,媒体对审计报告进行大篇幅报道时,也许是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数据太过吸引人,有一组数据并没有被强调,甚至没有被一些媒体注意。即,虽然地方政府性债务有超十万亿之巨,截至2010年底,仍然有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此外,根据报告所述推断,到1996年,有9.95%的市级政府也没有政府性债务。
我脑海中马上跳出的问题是:一个不欠债的县级政府是怎么实现发展的?
他们不需要发展资金吗?也许,没有一个县级政府不需要花钱,总是有刚性的事要办。人们都知道,地方政府发展任务甚重,总体上是小马拉大车,按刘家义审计长报告的话说,地方政府的财权难以满足其履行事权的基本需求,主要通过上下级政府间转移支付来解决,导致转移支付在财政支出中占比较高。2010年,中央财政支出的56%是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审计的90个县财政支出2630.50亿元中,上级转移支付占46%,其中50个中西部县占比达71%。转移支付制度由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修正补充机制,变成了对基层政府进行财力分配的主导机制。
这54个县级政府借不到钱吗?在目前的体制、机制下,也许,对银行来说,政府是最好的放款对象。不仅有本级财政收入与预算外的土地收入等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做偿还来源,还有包括中央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的共同信用做最后担保。地方政府有融资平台,有项目储备,很难想象,一个县级政府借不到钱,除非债务余额大到银行也被吓跑的地步。即使是相对而言财政收入较低的中西部,一个县级政府要举债发展,数量大小银行可以权衡,多少总是办得到的。
因而,这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一定有其原因,一定有其不同于其他县级政府们的思路与做法。他们的发展逻辑是什么?他们的做法是什么?他们的主政者是怎么想的?
这54个县级政府,一任任的官员们没有GDP考核的压力吗?人们坚信发展是硬道理已经几十年。根据刘家义审计长的报告,目前的10万亿地方政府性债务,最早发生在1979年。截至2010年底,107174.91亿元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67109.51亿元,占62.62%;负有担保责任的23369.74亿元,占21.80%;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16 695.66亿元,占15.58%。在这些债务余额中,有51.15%共计54 816.11亿元是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和用于续建2008年以前开工项目的。那么,这54个县级政府,他们有GDP考核的压力,为什么没有政府性债务?他们不知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前人举债、后人还钱吗?
也许,可以想象,这54个县级政府的其中一些,恰恰是因为借得早、发展得好,已经把所欠政府性债务还上了。那正说明,这些县级政府的主官们腾挪有方、欲望有度。没有因为有发展设想、发展压力和一定偿还能力而继续举债。也许他们真的明白,债总是要还的,要还就要有足够的偿还能力。媒体与社会各界所担心的之一,正是偿债能力。
就像1976年加拿大承办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欠下10亿美元债务,成为奥运史上亏损最严重的一届,以至于在20年后,蒙特利尔市民还要替当年的奥运会交税,被称为“纳税人的恶梦”。对实际背负着庞大政府性债务的一方百姓,他们不是“流水的兵”,他们不可能像官员一样随命升迁,离开本地。这些债务,对一方百姓,也许同样是“纳税人的恶梦”。
正是有这样的担忧存在,才会催生更强烈的追问:一个不欠债的县级政府是怎么实现发展的?
这些不欠债的县级政府的任任主官们,是否因为不希望他们治下或服务的百姓们有“纳税人的恶梦”,而把压力转移到自己身上,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真谛,并在政府工作中努力践行?这些主官们,是否具有更强的领导才能,腾挪有方,既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阶段目标,又没有积下政府性债务?更重要的,这些主官们是否在思想深处与执政逻辑中欲望有度,根据当期综合财力制定发展目标、选择实施项目,而不是过于超前或超出本级政府的综合财力?
这样的一系列问题,显然目前没有答案。真希望赶快公布这54个县级政府的名单,这样记者们可以前去调研,发现一些值得向社会推荐的典型;有关部门也可以从这54个县级政府的施政行为中,发现更有益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新鲜经验。
那样的话,这次审计报告所起的作用,就远远超出了传统审计的功能。这次审计报告在关于“财政转移支付审计情况”一节中指出:“由于现行财政体制还不够完善,地方政府的财权难以满足其履行事权的基本需求,主要通过上下级政府间转移支付来解决,导致转移支付在财政支出中占比较高。2010年,中央财政支出的56%是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审计的90个县财政支出2630.50亿元中,上级转移支付占46%,其中50个中西部县占比达71%。转移支付制度由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修正补充机制,变成了对基层政府进行财力分配的主导机制。”
这样的审计报告,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风暴,而体现出静水深流的功力。
不欠债的政府怎么发展
评论
编辑推荐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