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气神话能复制吗?


  自2009年以来,北美悄然发生的一场“页岩气革命”,使页岩气这一非常规气体成为石油行业内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页岩气的大量生产,已经深刻改变了世界天然气市场分布状况与供求格局,乃至对全球能源发展进程和地缘政治格局带来不小的影响。看到页岩气在北美的成功,很多国家都希望复制这一神话,众多油气公司也纷纷进入页岩气开采领域。

  是否真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一场全球性的页岩气盛宴正呼之欲来呢?我个人对此持谨慎乐观态度,看好页岩气的远期前景,但同时看到,这一产业发展的不确定性还很多,现在就说全球将出现页岩气热,有点为时尚早。

  页岩气大发展在美国出现,绝非偶然,它是技术进步、需求推动、政策支持等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后来者在加快页岩气开采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其中的利弊和风险。

  首先,美国的页岩气突破是与其多年来在国家层面谋求“能源独立”的大背景分不开的。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石油进口国,每年花费巨大的石油进口以及由此带来的能源安全风险,一直是美国政府的一块心病。为此,从尼克松时代开始,美国政府就提出了“能源独立”纲领,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独立”又掀起了新一波浪潮。这不只是政治作秀和选战谋略,而是有着实质性的内容。对近海石油开禁、开拓新能源、发展页岩气等一系列动作,都是实现“能源独立”这一战略下的具体措施。

  由于页岩气的异军突起,目前美国已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实现了自给自足并能连续开采上百年。美国的“能源独立”政策初见成效,可见政府的大力支持对新兴产业发展非常之重要。同时,对于有意收购美国页岩气资产的中国企业而言,关注到这层背景,可以提醒我们更加提防收购中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

  其次,美国在页岩气领域经过了长达数十年的探索和努力,才取得今天的成就,有很多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美国由于攻克了分段压裂等关键技术,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才使页岩气的商业化生产变得可行。中国、波兰等国虽然有着丰厚的页岩气储藏,但在技术能力和实践水平上还有很大差距,要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还不现实。

  再次,页岩气的发展还将受到价格因素的影响。

  全球金融危机前高涨的原油和天然气价格,使成本更高的页岩气变得有利可图,从而刺激了其发展。随着页岩气的大量发现,世界天然气供需格局发生变化,油气价格联动机制减弱,今年以来原油价格节节上升的同时,天然气价格却一路下跌。在各种天然气中,页岩气等非常规气无疑是对边际价格最为敏感的部分,如果价格到了影响其盈利的临界状态,必然抑制这一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的天然气价格目前总体偏低,页岩气发展的市场环境更显复杂。

  国际能源署(IEA)首席经济学家法蒂赫·比罗尔在去年底举行的世界能源大会上表示,页岩气的发现导致了天然气过剩,进而导致交易价格过低,给生产商带来了苦恼。曾经供不应求的国际天然气市场已呈现了买方主导的局面。

  页岩气虽然是清洁能源,但其生产过程比常规油气生产存在更大的环境风险。压裂开采法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废水与压裂液可能污染地下水源或发生泄漏,美国环保组织已多次抗议由于开采页岩气而导致的污染水源、损坏房屋等事件,欧洲许多国家正是由于对环境的担忧而不鼓励发展页岩气。我们固然不能因噎废食,但有备才能无患。在学习提高页岩气开采技术的同时,应重点发展相应的环境保护技术和风险防控措施,在未来的页岩气开采中实现本质安全,在与其他页岩气强国的技术竞争中体现自己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