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更加支持改良
正义原本应该战胜邪恶,但从历史看,正义一时常常不能战胜邪恶。这并非老天不长眼睛,而在于正义的代表者一时缺乏对邪恶的包容和引导。
——题记
按:前不久“上访”于建嵘先生——我更喜欢称“于大侠”,因为他一背包行走江湖的背影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回来后用微博发了几条感慨,并串连成文。引起于大侠的评论,回应与黎学文探讨到的革命与改良问题,内容是:“实际上,是改良还是革命,是一个世纪争论的问题。我智力和能力都不足以思考这样宏大的问题。我一直在努力解决当前最需要和最能解决的问题,无关革命与改良也。”坦诚与谦虚跃然纸上,个人也极其赞同于大侠的做法,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唱高调是无济于事的,反而有可能反映了某些人的风头主义。
但改良还是革命的问题也可以试一回答,尽管这的确属于世纪难题。实际上,这不仅有关家国天下,也属于日常的个人问题,在每个人的为人处世中,都会遭遇改良与改革的问题,只是由于命题不一样,表述的语言有异,如此而已。
最明显的,面对难以相处的小人,怎么办?如果以力制力,以恶制恶,甚至以小人对小人,这可能就是革命;如果循循善诱,让对方真正看清自己的利益在哪里,明白力量对抗是没有好果子,这或许就是改良。
究竟是改良还是革命?现实可能云谲波诡,选择也难免身不由己。但原则上,改良是双赢的帕累托改进游戏,优越性不言而喻。当前中国的政治改革,关键是让肉食者们真正看到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符合他们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一些人士动不动就要挟革命,甚至要求推倒重来,作为策略或可一提,如果真付诸实施,别说置民族命运于不顾,现实上恐怕也是自不量力。
本文原题《为什么“伪君子斗不过真小人”》,写于N年前,算是亲历者的感慨。
你或许关爱某个人,但如果这个人还没有承认你的话,他可能不会认为你在关爱他,而是认为你有求于他。
你或许尊重某个人,但如果这个人还没有承认你的话,他可能不会认为你在尊重他,而是他本来就比你牛。
你或许对某个人十分谦虚,但如果这个人还没有承认你的话,他可能不会认为你真的谦虚,而会认为你本来就不懂。
你或许对某个人以诚相待,但如果这个人还没有承认你的话,他可能不会认为真的诚实,而会认为你幼稚可欺。
你或许与人为善,待人仁和,但如果这个人还没有承认的话,他可能不会认为你真的仁善,而会认为你懦弱无能。
你或许娓娓道来,乱石铺街,但如果这个人还没有承认你的话,他可能不会认为你真的“形散神不散”,而会认为你又散又杂又乱。
……
我想,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经历或体验,极端的,你越把他当人,他越不把你当人。
这样的经历或体验印证了从“注目礼人”推演出的第一条定理:人与人的基本关系是承认的斗争——“注目礼争夺战”。简单地说,一个人的价值若不被对方认可,戴钻石也会被认为戴玻璃;一个人的价值若已被对方承认,戴玻璃也会被认为戴钻石。
这绝不是什么杜撰,如果说杜撰,老百姓杜撰了一大堆:
名人酗酒称“豪饮”——凡人多喝叫“贪杯”
名人做蠢事称“轶事”——凡人做错事叫“犯傻”
名人发脾气叫“个性”——凡人发脾气叫“劣根”
名人的空话谓“指导”——凡人的实话叫“唠叨”
名人强词夺理为“雄辩”——凡人据理力争叫“狡辩”
名人用过的东西叫“文物”——凡人用过的东西视为“废物”
名人略上年纪称“某老”——凡人年岁再高也叫“老某”
名人的无稽之谈谓“名言”——凡人的谨慎之言叫“废话”
名人蓬头垢面谓“艺术气质”——凡人不修边幅叫“邋里邋塌”
同一个事理,承认还是不承认,结果截然不一样。在谈到人与人的基本关系时,不是以恨来概括,就是用爱来总结。其实都失之偏颇,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表明,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爱,也没有绝对的恨,永恒的只是价值的博弈。
即便是商品交换,也首先是承认的斗争,如果交换双方互不承认对方商品的价值,那买卖是不可能成交的。另一方面,如果价格根本不对称,甚至于天渊之别,但只要交换双方认可对方的价值,亦可以成交。注目致礼在先,商品交换在后。
人首先都是自己,“我”好,“我”美,“我”牛,“我”了不得,总而言之,“我”的价值比对方高——所以博弈不可避免,因为对方也是这样想的,“我”是“我”,可对方也不是什么“孙子”,也是“我”!
但实际上二者价值往往不对等,必有一个高者。那这一高一低的博弈会怎样展开呢?注目礼思想体系对人与人的博弈展开了系统的演绎,简单地说,价值低的一方一开始会看不到价值高的另一方的高,总以为自己高,对方应该向他注目致礼。
如果价值高的人就此斤斤计较,不向价值低的一方注目致礼,那无疑就降低了自己的身价,或者说,这本身就表明他并非真正的价高方。真正的价高方因为完全明白价值低的对方是怎么回事,会表现出宽厚和包容,甚至常常莞尔一笑,就像父母对待成长中的孩子一样,充分向价低方注目致礼,因为他追求的是更大的利益,一时的注目礼根本不在乎。民间格言“君子眼中有小人,小人眼中无君子”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的情势。
换句话说,在人与人的博弈中,更具耐性、更有宽厚、更能包容的一方是真正的价高者,真正的价高者必定“笑在后面”,因为他要实现的是一个比对方更大的利益,自然而然就只能在后边。这也正是中华古圣先贤强调“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的根本原因。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价高一筹,就以高压人,逼人就范,一方比另一方价值高更体现在一方对另一方的包容和引导之中。正义原本应该战胜邪恶,但从历史看,正义一时常常不能战胜邪恶。这并非老天不长眼睛,而在于正义的代表者一时缺乏对邪恶的包容和引导。
也就像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君子为小人所败的现象,小人的确是小人,君子也确实是君子,但这些所谓的君子往往缺乏包容和引导,以义压人,以理压人,最后反被小人所制。说到底,以义理压人的君子称不上真君子。
这也从反面应证了民间又一句话至理名言:“伪君子斗不过真小人”!真正的大道君子,一切小人都会掉进他的“陷阱”,倒不是因为阴谋诡计,而就是因为小人就是小人。“上帝无言,百鬼狰狞”说的应该就是大道君子的气势,事实上,小人都是自己折腾自己、自己打倒自己的,大道君子始终对对方饱含善意。
“成则为王,败则为寇”——这句话似乎有些绝对,从历史看,的确有小人一时得势,也存在虽败犹
[同主题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