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塑料市场前景广阔迎来新机遇
发达国家环保要求日趋严格,生物降解塑料迎来新机遇。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逐步增强,传统塑料包装在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应用受限。例如意大利规定一次性塑料袋等必须使用可降级塑料,而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家纷纷制定税收上的优惠鼓励生物降解塑料的应用。此外,欧盟打算在全欧盟范围内全面禁止使用传统塑料袋,加大生物降解包装品的宣传力度,无疑将给生物降解塑料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而促进生物降解塑料行业快速发展。
欧盟委员会日前宣布,正考虑在欧盟范围内全面禁止使用塑料袋,以阻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此外,从现在起到今年8月份,欧盟委员会也会通过互联网,就提高生物降解包装品的认知度和强化包装材料生物降解性能的规定征求普通民众意见。
生物塑料指以淀粉等天然物质为基础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的塑料。它具有可再生性,因此十分环保。常见的生物塑料大到电视机的支架、电脑框体,小到小摆件、厨房垃圾袋等,生物塑料的身影随处可觅。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表示,随着各国政策的推进、大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技术进步带来的生物降解材料成本的降低,生物塑料的市场空间巨大。同时在需求方面,虽然我国塑料消费的快速增长阶段已过,但在城镇化与扩大内需的背景下,生物塑料需求巨大,这将导致2011年出现一个较为可观的供需缺口。
生物降解塑料主要的目标市场是包装薄膜、农用薄膜、日用塑料和泡沫塑料等。2010年我国塑料包装薄膜的产量约为550万吨,农用薄膜产量约为160万吨,日用塑料(一次性餐盒和杯子等)产量约为650万吨,泡沫塑料包装需求约为90万吨。而目前全世界塑料薄膜和一次性日用塑料等市场需求量估计为3000万吨。即使生物可降解塑料可以替代其中10%的需求,市场规模也将达到300万吨。而目前全世界的生物降解塑料产能仅为80万吨,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罗百辉认为,在全球范围内生物塑料市场的发展前景可观。
实施“限塑令”有利于生物降解塑料的发展
据最新资料显示,“限塑令”实施3年来,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使用量减少了240亿个以上,累计减少塑料消耗60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360万吨,折合标准煤50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0多万吨。罗百辉指出,为了减少塑料袋带来的环境污染,我国在2008年6月1日实施了“限塑令”。近年来由于“限塑令”的实施,全国塑料袋的需求量明显减少,这给国内传统塑料生产企业带来较大冲击。目前国内部分塑料相关生产企业已将发展重点转向具有环保和可降解等特点的生物塑料,这对我国生物降解塑料的发展十分有利。
目前生物可降解塑料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生物降解塑料。而我国的生物降解塑料市场由于价格、技术和政策等原因还没有完全打开。预计未来随着重点生产技术的突破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出,生物可降解塑料在我国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限塑令的推出对塑料行业而言有利有弊。一方面,限塑令的推出抑制了塑料袋的需求,这将会给传统塑料生产企业的发展带来压力;而另一方面,限塑令的推出能够促使国内塑料生产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并积极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这又有利于我国塑料行业的长远发展。
预计2015全球生物塑料产能将翻番
据欧洲生物塑料协会与汉诺威应用技术大学共同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从2010到2015年,全球生物塑料的产能将增加一倍,并将在2011年突破100万吨大关。
2010年,全球的生物塑料产能大约为70万吨,而到2015年,这一数字将增长到170万吨。与此同时,2011年上半年全球生物塑料产能就已突破90万吨,因此极有可能在今年达到100万吨以上。
欧洲生物塑料协会常务董事HassovonPogrell先生说:“生物塑料产能增长的速度令我们欣慰,相信这一数据在未来几年内还将再创新高。”
欧洲生物塑料协会与汉诺威应用技术大学的研究发现,全球生物塑料的产量配比也在发生着变化。2010年,生物塑料企业主要生产的是可降解材料,总量为40万吨(生物日用塑料为30万吨);而这一比例有望在明年发生逆转。
汉诺威应用技术大学的Hans-JosefEndres表示:“到2015年,生物日用塑料的总产量将达到100万吨,展全球生物塑料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可生物降解材料的产能也将取得持续增长,并将在2015年达到70万吨。”
据了解,全球化工巴斯夫也将重点在亚洲地区投资建立新厂和研发设施。为了满足特种塑料不断增长的需求,巴斯夫还将扩大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生产能力,并在上海新建聚氨酯厂。此外,欧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塑料市场,同时也在生物塑料的研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从生物塑料工厂的数量上来看,亚洲和南美地区是增长最快的。
亚洲塑市大有可为
亚洲正慢慢成长为塑料使用大国,因此随着发达国家塑料制品使用量的减少,亚洲国家便成为塑料制品的新兴市场。据悉,孟加拉成衣业衣架以及市场塑料器具的需求呈大幅增长趋势,目前市场规模约40亿塔卡,去年孟进口了4000万美元的聚丙烯等原材料。其他亚洲国家和中东地区对塑料制品的需求近年增速达6%,全球聚丙烯的产量在2013年将翻一番达到35亿吨。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表示,正因为亚洲的需求量之大,使得国际企业巨头纷纷在亚洲投资建厂,扩充能量。
拜耳材料科学大幅在华扩张力推可持续发展
拜耳材料科技宣布将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国聚碳酸酯市场中的领先地位。作为拜耳战略的一部分,拜耳将在拜耳上海一体化基地新建产能为20万吨/年的聚碳酸酯生产设施。作为巩固其市场地位的另一重要策略,聚碳酸酯业务单元将于今年7月将其全球总部从德国勒沃库森迁至上海,该业务单元约70个全球和地区职能部门都将迁至上海。此外,拜耳还将在中国重庆建造全新的色彩效果与设计中心,2012年底竣工。据悉,亚太区目前占全球聚碳酸酯生产总量的60%以上。到2015年,该地区所占世界市场份额有望增至65%。
6月2日在沿海城市青岛郊区举行的聚氨酯系统料新厂和生态商业建筑的奠基仪式上,拜耳材料科学公司详细介绍了其大规模的投资和扩张计划,以及拜耳将如何帮助中国实现“十二五计划”中改善民众生活品质和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拜耳材料科技亚太区聚氨酯业务部高级副总裁欧慧华博士:“中国北方有着大量工业生产活动,这座新系统料工厂将会进一步拉近我们与客户的距离。同时,这也使得我们抓住了中国快速增长的聚氨酯市场的需求。到2014年,这一年增长幅度有望达到7-10%。”
英力士全速推进在华投资
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相对较晚的跨国化工巨头,英力士公司当前正加快在华的投资步伐。虽然英力士公司已经在中国开展技术专利许可业务,但目前为止还没有生产装置。不过这一切都将发生改变,英力士与中国石化40万吨/年苯酚和苯酮合资项目已经进入到详细计划阶段。今年1月27日,两家公司透露已经签署谅解备忘录,目标是在2013年底建成该项目。
由于看好中国化工市场,英力士公司计划在华大力推进化工中间体业务,因为英力士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化工中间体生产商。据英力士集团高级董事汤姆.克罗蒂表示,英力士公司是全球第一大苯酚、丙酮和丙烯腈生产商,欧洲第一大环氧乙烷生产商,同时还是欧洲第一大低聚物生产商。克罗蒂表示:“当前英力士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欧洲,而亚洲则是一片空白。未来公司的发展重点将放到亚洲这一重要的市场中来,对于象英力士这样的新进入者来说,与当地实力强劲的公司进行合作是最为重要的。”
杜邦宣布在新加坡和深圳扩能
杜邦高性能聚合物事业部计划在新加坡为其ZytelHTN聚酰胺树脂新建一座聚合生产厂,这是ZytelHTN树脂在亚洲的首座工厂,此外杜邦还为深圳的复合工厂新增了尼龙和聚酰胺产能。
杜邦高性能聚合物事业部亚太区总监JamesHay说,近来,杜邦还扩大了广东深圳工厂的复合产能,新增了3万吨ZytelGRZ尼龙树脂产能和1万吨Zytel产能,把该厂复合产能数翻番。
麦格纳国际公司准备大力开拓中国市场
麦格纳国际公司正摩拳擦掌、准备大力开拓中国市场。用执行副总裁HerbertDemel的话来说,这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正坐在“钱堆”上,随时准备出手投资。
同时担任麦格纳中国、印度、东南亚、南美和非洲区总裁的Demel说:“如今中国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其他所有市场。我们期盼着在这里实现长久的强势增长。”
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表示,从2010年到现在,在不同的新闻发布会上,从协会到各业内领先的设备、原料供应商、化工巨头,在谈到近几年的业绩发展时,听到最多的是:“最大的带动在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同时这也说明,亚洲的发展证实了亚洲的巨大推动力。国际企业的投资、建厂将会更速度的推动亚洲发展,亚洲的未来不容小觑。
东南亚地区GDP合计达到1.5万亿美元,国际模具及五金逆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表示,东南亚塑料业近年发展十分活跃,未来几年该地区的经济将持续增长,尤其是越南将会达到极高的增长率。
越南:包装占塑料加工业一半
在越南,目前包装行业约占塑料加工业年生产量的一半。过去20年里,越南人均塑料消耗量大幅增长,从1990年的不足1kg增长到2009年的约30kg。越南市场增长的另一个关键是基础设施投资,例如,在电子行业,2010年出口额估计超过52亿美元,将来的目标是年增长率30%。
泰国:汽车和电器生产强劲
泰国拥有强大的汽车行业基础,约有1800家汽车供应商,到2014年汽车产量将达到约253万台,名列全球第9位。这将推动塑料消耗量的增长,同时推动生产的发展。除汽车外,泰国已成为ASEAN最大的电器生产基地,拥有800家工厂,制造空调和冰箱等产品。泰国也已成为日本、韩国、欧洲和美国跨国公司生产白色家电的重要基地。
马来西亚:向中高端应用发展
另一方面,马来西亚加强了在电动工具壳体以及医用装置和个人护理与保健品行业产品领域的地位。在包装行业,马来西亚加强了LLDPE拉伸膜领先供应商的地位,在当地将LLDPE拉伸膜加工成多层气调包装(MAP)、自立袋和医用包装等产品。
新加坡:跨国企业亚洲聚集地
新加坡一直是跨国公司在亚洲的聚集地,现在越来越多的塑料公司将总部设在新加坡进行新产品开发,尤其是在电器/电子产品和一些模具制造方面。新加坡对其他高附加值产品行业也有吸引力。约有17家国际领先的医疗器械制造商已在该城市国家投资兴建了20多家制造厂。
ASEAN地区的塑料加工商必须不断地提高效率,以此来保持其地区和全球竞争力。德国工业分析师认为,这方面迈出的一步是不断增加全电动注塑机的用量。在ASEAN,绿色技术也正在成为塑料加工商的新市场。太阳能电池板和用于水加热的光加热技术产品在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生产。与燃料电池一样,小型风力发电机也有可能为该地区的加工商带来市场机会。
工业增长强劲,M-PLAS吉隆坡再聚首
由于马来西亚经济、工业发展强劲,商业环境良好,M-PLAS(马来西亚国际塑料和橡胶工业展会)在2011年11月将再度在吉隆坡举办。
2011-2015年,马来西亚GDP预计增长率将为平均每年5%。M-PLAS2011由位于新加坡的杜塞尔多夫亚洲公司组织,支持单位是马来西亚对外贸易发展公司(Matrade),马来西亚塑料制造商协会(MPMA),马来西亚橡胶产品制造商协会(MRPMA)和马来西亚橡胶出口促进委员会(MREPC)。
马来西亚拥有1550多家塑料产品制造厂家,在ASEAN国家中,其塑料和橡胶加工行业最先进,最多样化。由于技术水平高,生产成本低,塑料和橡胶加工行业已重塑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制造基地。塑料和橡胶加工行业将不断进一步提高附加值,并充分利用快速发展的ASEAN地区的新客户资源。
东南亚石化业明星——马来西亚
石油和石化工业涵盖天然气、石油产品和石化产品,是马来西亚的一个重要行业,2008年的投资额总计为572亿马币(1美元约合3.10马币)。
马来西亚该行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作为原料的石油和天然气丰富,基础设施发达,支持服务能力强大,国内具有成本优势,以及马来西亚在ASEAN内的战略位置和靠近亚太地区的主要市场。天然气长期可靠、安全的供应保证了马来西亚石化工业的发展。
为了补充现有天然气资源,进一步保障天然气的供应,马来西亚与其他ASEAN成员国建立了牢固的天然气供应合作关系,如越南、印度尼西亚以及马来西亚-泰国联合开发区(JDA)。另外,通过建立ASEAN天然气供应网将进一步加强天然气的供应,通过天然气供应网,可向所有10个ASEAN成员国供气。
ASEAN自由贸易区(AFTA)完全落实后会消除关税壁垒,马来西亚的石化产品制造商将会受益于一体化的市场。位于马来西亚的制造商还能进入更大的亚太市场,也能因此而受益。由于中国是石化产品的净进口国,马来西亚与中国在早期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将为马来西亚的石化产品制造商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世界着名石化公司,如陶氏化学公司、BP、Shell、BASF、Eastman化工公司、Toray、三菱、Idemitsu、Polyplastics、Kaneka、Dairen和WestLake化工公司都在马来西亚设有分公司,清楚表明了马来西亚是石化行业的潜在投资地。这些公司中大多数都与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合作。
在马来西亚还有其他石化厂,如位于Bintulu(沙捞越)和Gurun(吉打)的氨和脲工厂;位于PulauPinang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工厂;位于Labuan的甲醇工厂和位于Kluang(柔佛)的丁腈橡胶工厂。
马来西亚已从一个石化产品进口国发展成当今的重要石化产品出口国。在马来西亚生产多种石化产品,如烯烃、聚烯烃、芳族化合物、环氧乙烷、乙二醇、羰基醇、乙氧基化物、丙烯酸、邻苯二甲酸酐、乙酸、苯乙烯单体、高耐冲击聚苯乙烯、乙苯、氯乙烯单体和聚氯乙烯,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这些世界级的工厂能够为塑料工业稳定地供应原材料,为当地下游塑料加工业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来西亚的主要出口制品是塑料容器、板材、薄膜、片材、箔、条带和其他塑料制品,主要出口地包括欧盟、中国大陆及香港特区、新加坡、日本和泰国等地。
此外,马来西亚国家规划将推动工业增长。12大行业已上榜直达2020的马来西亚第三工业大蓝图(IMP3)。这些行业包括非资源型行业中的电子、电气,医疗器械和运输设备,以及资源型行业中的石化、橡胶和食品加工业。这些行业都与塑料和橡胶加工业存在固有的联系,政府重点发展这些行业必然会促进未来对先进加工设备和解决方案的需求。政府的目标是,制造行业每年平均增长5.6%,到2020年占GDP的28.5%。这样将需要每年在制造行业的总投资达到275亿马币。
马来西亚促进在塑料和橡胶工业投资的战略包括:建设配套齐全的特殊高技术园,鼓励MNC在马来西亚经营或扩大经营,通过执行国际标准增加出口,鼓励行业重点培育地区和全球网络内的核心技术和实力。
生物塑料决定亚洲塑料工业的未来
亚洲塑料工业正在增长,现有制造国如泰国面临着中国和印度的挑战。塑料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保人士和企业家都认为可生物降解塑料在未来的塑料工业中将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受中国和印度需求的推动,亚洲塑料工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扩张,消费者和产品制造商都在关注用来制造小商店塑料袋直到精密工程部件的塑料。
据估计,全球塑料市场约为2亿吨,并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
生物塑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开发应用。
泰国每年产生的1400万吨固体废料中,约有200万吨是不可降解的塑料。泰国现在是塑料产品用原料的重要生产国。
2009年,泰国塑料产品的出口量进入行业前10名,塑料出口价值超过23.7亿美元,主要市场是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
整个地区的塑料产品生产量都在增长,中国和印度也是重要的生产国,每年要生产几百万吨的塑料制品。
环保人士和企业家都认为,现在迫切需要找到塑料的替代品。他们指出,环保成本日益升高,所以需要可再生资源替代材料,需要采取措施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温室气体是全球变暖以及气候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
泰国塑料工业协会认为,可生物降解塑料,即生物塑料是塑料工业未来的发展目标。
一名协会代表说:“在将来,最终目标应当是100%可生物降解塑料,现在我们正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我们购买可生物降解塑料,与我们的普通塑料混合,也许是50/50;它们可以生物降解,但不会像100%的可生物降解塑料那样快。”
泰国塑料工业协会指出,泰国的实力体现在农业上,预计农业将会推出生物塑料的发展。
中国和ASEAN地区之间的自由贸易区
按照2010年1月1日生效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协定,中国和10个ASEAN成员国中的6个国家(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新加坡)进行贸易时,有7000多种产品免税。
零关税适用于10个ASEAN成员国91.5%的产品,中国将平均关税从9.8%降至0.1%。6个原始ASEAN成员国也对90%的中国产品征收零关税。鉴于4个新ASEAN成员国(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它们在2015年之前不必将对中国产品的关税降至同等水平,但同样可以享受之前5年与中国贸易的零关税优惠。
舆论上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因为其拥有170万消费者,GDP总计达2万亿美元,总贸易额达1.3万亿美元。
到2015年,ASEAN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将执行零关税。
生活垃圾制成可降解生物塑料
材料是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先导,每一次科技飞跃必然伴随着材料的革命。现代高新技术更是紧密依赖新型材料的发展,材料科学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和时代进步的主要标志。工程塑料制备、加工与应用不断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使下游产品实现了降低成本、适应环保要求,并促使经济持续发展。
科学家绘制的可降解生物塑料合成图
近日,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科学家成功的将生活垃圾制成可降解的生物塑料。
微生物与细胞科学专家克朗然•尚穆根(KeelnathamShanmugam)及朗尼•英格拉姆(LonnieIngram)最初的研究目的是实现塑料原料由粮食碳水化合物向非粮食碳水化合物过渡。他们从美国卡利斯托加(Calistoga)的温泉采集了36D1型凝结芽孢杆菌菌株,并在试验过程中添加了少许碳酸钙,发现这些庭院废弃物可以产生大量乳酸,其效果完全可以与粮食碳水化合物媲美。
“这意味着生活废弃物可以完全替代玉米或蔗糖,用来合成可降解的生物塑料,极大的降低了成本,”专家们称,“利用庭院垃圾作原料生产塑料,其成本是蔗糖的1/13,是玉米或小麦的1/5。”专家们希望这种新方法生产出来的生物塑料可以帮助美国减少对国外石油的依赖。
我国降解塑料相关扶持政策有望于下半年陆续出台。规划扶持的对象包含生物基材料、完全降解材料等,扶持手段包括增值税返还、税收减免、重点项目采购等。假若相关政策顺利出台,也必将对国内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新闻链接:
德国Bericap公司面向东南亚的瓶盖生产厂投产
正是看好东南亚市场的发展前景,Bericap公司在新加坡开设了一家注塑产品生产厂,以满足东南亚客户的需求。Bericap是塑料瓶塞和瓶盖的领先生产商,总部位于德国。Bericap公司称,新加坡的新工厂“将是在东南亚地区进一步扩大销售和生产的种子。”
公司称,新工厂开始先生产主要用于非食品和非饮料产品的塞、盖。之后不久开始生产饮料瓶塞。工厂拥有扩大生产、提高产能所需的空间和生产能力。Bericap在全球18个国家设有20个加工厂。
泰国已制定了2012年前发展生物塑料的计划,投入5400万美元的预算来促进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