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在保持谨慎的同时也没有必要过分恐慌


  自国庆节以来,上证指数从2600点一路挺进3100点,暴涨似乎在催促投资者疾步来享受牛市盛宴。然而,暴跌似乎比暴涨来得还强劲, 11月12日, 162点的暴跌一举砸醒梦中人;16日,大盘再次下 挫近120点;17日,大盘再跌1.92%,四个交易日,指数从3150点直奔2838点,狂跌300点,从9月底开始的此轮小牛市遭到严重打击。

  一如暴涨并不值得欣喜,暴跌也并不值得恐慌。近一段时间以来,在通胀预期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流动性充裕的预期变了,美元贬值的方向变了,货币政策的基调变了,在种种因素叠加的背景下,投 资者愈来愈清晰地意识到:疯牛不好,3000点附近需要磨砺。

  “这次下跌是市场对政策面和消息面的充分反映,是多方面因素叠加造成的,不过经历了前期的暴跌,最近市场的剧烈波动会逐渐开始弱化。”经济学家孙兆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流动性遭政策打压

  在这场下跌的背后,最大的诱因便是市场的流动性遭遇了挑战,而这一切都是因通胀而起。“现在根本不是有通胀预期,我们明明就是活在通胀之中。什么都涨价,学校门口的麻辣烫都从3元一碗涨 到6元了,这简直太可怕了。”吉林大学学生张莉惊呼通胀凶猛。

  管理层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了通胀的威力,导致政策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11月29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将是今年以来第五次上调。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称进一步采取 措施稳定消费价格。

  东北证券[24.74 0.53%]策略分析师沈正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市场一致性的预期发生了改变,投资人意识到,再次上调准备金率是管理层控通胀、紧货币的必然选择。市场一致性觉悟后, 就出现了多杀多的现象,恰如之前的上涨也是因市场对流动性一致的乐观。所以现在出现一致性的抛售并不意外。”

  随着美国二次宽松政策的确定,美元持续反弹,加之国内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严控,热钱的流入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压力,甚至很多热钱选择回流到美国市场,大宗商品的价格缺乏强有力支撑,因此在 本轮下跌过程中前期领涨的有色、煤炭等资源品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这次市场的下跌肯定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大蒜涨、棉花涨,什么都涨,管理层不能任由其发展下去。这次股市上涨是期货市场上涨引发的,下跌也很可能是管理层运用国家队资金来砸期货的盘传导 到股市,从而达到压制通胀的作用。”华泰证券[14.65 0.76%]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慧琴如是分析。她告诉记者,有色、煤炭等资源股的炒作已经告一段落了。

  此外,市场还将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前期支撑流动性充裕的重要因素还包括房市资金和居民储蓄资金,而今这些资金在政策趋紧的情况下,对未来市场上涨的预期将发生剧变,不排除获利了结。

  连续下跌透支利空

  涨起来不要命,跌起来亦是如此。

  陈慧琴告诉记者:“市场速涨必定速跌,从12日到现在下跌的幅度来看,连续的大幅下挫已经透支了所有利空,后续不存在大幅度下跌的可能,不过这并不代表下跌的终结,今年余下的日子都会以震 荡为主。”

  根据记者的统计,自11月12日到17日,四个交易日大盘指数大跌近10%,狂跌308.88点。18日起,暴跌告一段落,当天随着美元反弹短线承受压力,A股开始小幅反弹,以中信银行[5.65 -1.05%] (601998)为首的金融股午后攀升,中国石油[11.28 -0.97%](601857)也再次表现。

  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金融股与石化双雄的异动,也加剧了资金的抛售。用国元证券[13.00 0.62%]投资总监康洪涛的话来说就是:“短时间大盘想要改变方向向上,比上青天都难。”他告诉记者 :“缺乏赚钱效应的市场,未来新增资金量会大幅降低。预计到年底前人民币仍将有2%-3%的升值空间,当下,管理层只能采取更加严厉的调控来收紧流动性,年内再次加息或近在咫尺。随着不确定 因素增多,下跌是必然,只不过震荡幅度会缩小。”

  19日,证监会下狠心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的消息,再次加剧了市场的波动。不过,当天市场一直在为做多寻找理由,沪深两市一度上冲年线而后回落,尾盘在金融股和地产股的带动下微涨 23.12点,收于2888.57点,资源股跌势也开始缓和。经过前期暴跌,市场风险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控制。

  综合来看,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市场驱动因素已经从流动性回归至政策及业绩层面,而政策收紧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很大的冲击,未来业绩能够持续高增长的公司或不失为防御性选择。

  资本市场的疯牛病并不可怕,目前正处于逐步治愈的过程。孙兆东表示:“明朗的政策出台前,市场会继续波动,不过这种波动会逐渐弱化,投资者在保持谨慎的同时也没有必要过分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