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产与开发商文化


——项目文化是企业文化在项目层面上的延伸

 

 

某设计院院长曾坦言,开发商老土,做的房子也老土。老土或不老土,这都是开发商企业、及其所开发的地产项目所附着的文化因素。设计院院长的抱怨,形象说明了开发商企业文化与地产项目文化之间的密切关联,也说明了,开发商企业文化在文化地产项目开发中的主导地位。

开发商是联系设计院与购房者之间的纽带。通常设计院不可能仅根据项目的规划指标就进行项目设计,它必须充分了解开发商的诉求、并在充分尊重开发商的诉求下,进行相关设计工作。开发商的价值观念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深度渗透。

设计院进行方案设计之前,常见策划单位介入、以提升开发商对项目的初步构思。这个过程中,如果策划单位提出的思路与开发商的企业文化不合拍,那么策划单位的意见通常难以被认同。

市场是开发商的舞台。开发商在表演的时候,它的性格、它的特质,不可避免、不经意间会表现出来。同一个开发商所做的不同项目,可能定位有差别、环境不一样、设计院等合作伙伴不同,但每个项目表现出的神韵皆出一辙。如同电影演员,他可以在不同的影片中塑造不同的角色,但观众会感受到这些角色总有某种神似,那就是演员本身的特质。葛优出演了许多让我们津津乐道的银幕角色,但所有这些角色的共性,我们都归结为葛氏幽默。

一定程度上来说,项目文化是企业文化在项目层面上的延伸。

中小开发商基本上都是本色演员。其企业文化较为单一,所做的项目特质也基本是一条主线。
一个成熟的开发商,我们总能从它做过的项目中抽象出一条主线、或主脉。这条主脉就是开发商的企业文化在项目中的渗透。一篇有关深圳地产文化的文章中有这样的描述:“万科的旗帜被王石这高高的旗杆举得更高,招商的动情呼唤体现出地产文化的人情味,华侨城的辉煌和浪漫,金地的企业文化氛围、中海的大社区定位,都在品牌的塑造中努力实现着文化的渗透。”处在厦门的业内朋友可能都有感受,建发开发的楼盘,透着简洁大气;联发的楼盘则更讲究细节处线条的装饰;住总的楼盘精致;几个民营开发商更倾情于欧式风情等等。但也有个别企业开发的项目,透射着企业文化中的小气、宠洋的媚气,浅薄的粗气、以及急功近利的俗气。
大型开发商,其企业文化趋于丰满,包容性更强。这样的企业,有能力开发不同风格的文化地产项目。这有点像演技派的演员,历练到一定程度后,不是靠性格本色塑造角色,更多依靠自己的阅历,知识,修养,演技等。
小型开发商由于企业文化的缺失,表现在项目上,其文化诉求飘忽不定,支离破碎。对于小型开发商来说,企业文化的塑造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部管理工作。小型开发商在文化地产项目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项目文化的综合性、一致性:从过程上说,包括建筑文化、管理文化、商业营销文化;从内容上说,包括园林文化、景观文化、生活文化等。
 
文化地产并非遥不可及、或虚无缥缈。房地产公司的管理人员都是文化人,项目的设计人员也是文化人,他们做出的产品也一定具有文化特性。问题的关键是,要把文化与地产项目精准融合,做出消费者可体验、可感触的高品位文化地产项目,需要用文化软实力统领项目的核心价值体系,用文化引领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营销体系、物业服务……等的全过程。
这里想着重强调一下物业服务在文化地产中的作用。要很好发挥、保持项目的文化特色,前期的建设是基础,后期的使用管理是关键。重建设、轻管理存在于许多文化地产项目中,致使一些文化地产项目投用后,文化特色不能很好体现。如某音乐小区,其建筑、景园等硬件上有不少音乐元素,但业主入住后,物业管理并没有相关的举措,小区的音乐氛围没能达到升华。再比如,要建设香草文化社区项目,硬件上的体现有限,关键要在后期物业服务中充分渗透、营造香草文化氛围。如果后期物业服务仅仅和普通小区一样,满足于清扫干净,花草齐整,保安精神,则项目的文化特色可能要务虚了。业主如果体验、感触不到项目的文化特色,文化地产是妄谈。
寻早适合项目文化定位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单位和物业管理公司,是不可忽视的工作。每个合作伙伴都有擅长的方向,也有生疏的领地。共同的文化理念,是打造高品位文化地产项目的基础保证。
 
下一棒,请全经联常务理事缪百年先生,谈一下文化和人才流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