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政区内的丘陵很有意思,东边几乎没有,有也很零散,互不相联。西面从惠山起,一条山脉直向西估计有20多公里到雪堰桥。然后出现一个隔断而再向西南出现在现在有灵山大佛的马山半岛(原来是岛)。其间,在荣家原来的私人花园梅园那里,已经有一脉向西南和南面顺太湖岸向南,延伸了至少30来公里。从雪堰桥再过去30-40公里平原,就是太湖西岸的宜兴,连着安徽广德和浙江湖州。那里西边有一脉低山丘陵,从杭州一直延伸到南京。这大概是古代的海岸线。
估计亿万年前,这些山地(现在的丘陵)是现在华东地区首先从海底冒出来的土地。那时,现在的太湖也好,沿海平原也好,都还在海底,等待长江或者任何附近流水带来的泥沙含量的淤积沉积帮它们从海平面底下冒出头呢。
石灰岩普遍存在于各地,看来差别只在多少以及埋藏得深浅。埋藏得深的,也就到风蚀水侵到头了,才露出地面。比如宜兴和江南一带的溶洞。而相对浅的,则大片露出地面形成喀斯特地形。
丘陵有多高,当时的地平线的海拔就有多高。都是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年的风蚀水蚀,把高山慢慢抹低,并填高了低地。据说南美洲北部圭亚那、委内瑞拉和巴西罗赖马Roraima地区的桌山Table Mountain,高耸于低海拔的雨林之上2800多米。地质学家的解读是,那些平顶的桌山,当初与其他地方一样高。但是其他地方的岩石比较软,被风蚀水蚀磨平了。而桌山因为岩石坚硬,难以风化水蚀而保留至今,成为耸立在南美洲北端的一段风景。因为垂直气候高端的寒冷和中低部湿润温暖,那些桌山上演进出了独特的生态系统,特点是有食肉类的植物。
这么说,各地最高的山现在达到的海拔高度,在遥远的一段年代之前,是那个地方的平均高度。那时天要矮一点,但是海比现在深一点。老天的风化水蚀一直在如同贪官那样刮地皮,至今如此,而且百万千万年以后还依然会刮下去。
北京平原区,大概就是给房山、石景山、海淀、昌平、怀柔、密云的山上风化水蚀冲下的土给淤积起来的。
根据地质学的如此说明,现在的低矮丘陵就是垂暮之年的当年险峻高山。
从宜兴的溶洞拉拉扯扯出这么一段文字,就此打住。
2011-3-31,4-1-4-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