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验收合格”是“摆设工程”的“保护伞”


    

“验收合格”是“摆设工程”的“保护伞”

在湖北省浠水县,村民们将一投资百余万元的抗旱灌渠部分拆毁。村民称这个工程通过了各级验收却一直无法启用,成为“摆设工程”。当地农业开发办副主任称该项工程验收合格,一直没有启动是因为当地没有旱情,不需要抽水.

水到用时方恨少。遭遇历史罕见大旱,本不可怕,因为早就未雨绸缪,投资百余万元修建了抗旱灌渠,没想到的是,灌渠只在验收时通过一次电,根本放不出一滴水。并且,做“摆设”的灌渠工程剖面直径超过50厘米,架在村级公路旁边的耕地里,足足高出地面1米,不仅给村民进出家门带来不便,还阻挡住他们到耕地劳作的出路。抗旱灌渠变成了“摆设工程”,究竟谁之过?

其实,村民和村干部早就发现了抗旱灌渠存在不少设计漏洞,可反映不上去。令人觉得蹊跷的是,施工方居然是镇里的一个小包工头,这背后显然存在着猫腻。面对“摆设工程”,想必任何人都能够看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然而,当地官员却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已经过了国家、省、市农业开发办验收合格。验收是工程使用的最后一道“关口”,验收合格说明该工程没有问题,可事实上,这根本就是个“摆设工程”,可为何还能够验收合格?为何能够通过国家、省、市农业开发办验收合格?难道验收人员都是瞎了眼的?曾经听说过“无根检查”,可能验收也有“无根验收”,验收的时候,只是坐在轿车里转一圈,或者根本就没有到现场察看,由着当地官员乱说。

农田水利建设事关重大,不仅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乎农民的命运,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当然,政府的形象也切实地体现在农田小利建设之中。可在现实中,农田水利建设居然成为“摆设工程”,如此浪费国家的钱财,该当何罪?


一边是国家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一边却是地方官员将其建成“摆设工程”。如此令人纠结,最受伤害的就是农民了。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摆设工程”,其背后必然存在着极大的腐败。有腐败不可怕,最可怕的腐败也会露出“尾巴”,只要验收人员认真一些,完全可以发现问题,从而顺藤摸瓜,揪出其中蕴藏的腐败,然而,最后一道“关口”也腐败了,居然一路绿灯,居然将“摆设工程”也验收合格了。这样的验收人员难道不负责的吗?


“验收合格”成了“摆设工程”的“保护伞”,加大对“验收人员”的惩罚,是断绝“摆设工程”的最关键手段。无妨晒晒那些“验收人员”究竟是谁?又拿了人家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