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塑化剂一个清白


  近期台湾食品被查出有毒塑化剂事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大陆地区也人人自危,唯恐每天都在进食毒品。此前有新闻报道称,有妇女认为孩子偏女性化是受到塑化剂影响,忧心忡忡。笔者完全理解,也深表遗憾。那么,塑化剂是否真的像媒体那样说的,有那么厉害的本事?

  从近期一系列事件的反映可知,一旦沾染到食品范畴,从民间到机构,无不表现出义愤填膺之意。大家被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整怕了。当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毒药”,无时无刻不在进食毒药的时候,怎能叫人不怕?因此,媒体及民间对塑化剂的反映如此激烈,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塑化剂根本没有那么可怕,媒体所报道的,笔者认为有夸大嫌疑,在此也还塑化剂一个清白。并不是为生产含有塑化剂的厂商鸣不平,而是让百姓能够更多的了解身边的事情,避免被媒体和情绪误导,造成不理智的后果。

  以笔者多年研究化工品经验看,塑化剂俗称增塑剂,在台湾称为塑化剂,大陆称之为增塑剂。是用于PVC制品软化的一种化工品,其目的和功能是软化塑料制品,使之变得柔软并符合工业用途。这些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见到,鞋底,电线电缆,软门帘,人造革,几乎都会用到增塑剂。而媒体所报道的DEHP,其实是DOP,俗称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其化合过程是邻苯二甲酸酐与辛醇产生化合反应生成,是一种透明无色液体。通常情况下没有气味,并且释放到环境外并不会立刻带来毒性。如果真从毒性上来说,增塑剂的毒性甚至还低于我们日常所吃的腌制香肠,罐头等等。目前来说,并没有直接的科学证明增塑剂对人体的毒性。欧盟REACH法规曾经指出,增塑剂可能对人体形成潜在危害,如干扰激素合成以及致癌等等,但尚没有药理证明,增塑剂是直接致癌的元凶。相比液氯,二噁英,瘦肉精等,增塑剂不知道要温柔多少倍!

  笔者在此不禁为媒体的无知感到悲哀。首先,DEHP就是DOP,媒体无需把两者区别的如此清楚。其次,媒体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厂商没有必要在食品中添加DEHP,这样做对厂商毫无好处,也不会提升食品的保质期。在食品中检测到DEHP,最大的可能就是在食品包装中含有这类物质。比如饮料,最常见的饮料外壳是无毒塑料制成,但大家忽视了一点,瓶盖内部有一个软垫是防止饮料渗漏的。这个软垫,有的厂家用PVC+增塑剂的形式使用,这就造成增塑剂会不知不觉的渗透到饮料当中,造成超标。一方面是工厂为省成本采购低价瓶盖垫圈,另一方面国家没有明文规定,没有标准可以执行。实际上,这么多年,这种现象可以说是行业普遍现象,很难追查究竟哪家工厂使用这类物质。

  与三聚氰胺有重要不同的是,三聚氰胺奶粉是剧毒的,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巨大,影响非常深远。但增塑剂目前尚无明确药理和临床证据表明有毒性,它比大多数化工品都要温柔得多!你所吃的一节腌制香肠,毒性可能比喝光1吨含有增塑剂的饮料还要毒!但是,因为媒体的放大作用,以及大家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增塑剂的影响被扩大了。这就是现实。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想为这些厂商鸣不平。希望大家能用科学的态度来了解问题,而不是一味情绪化,跟风。也给一些跟风的媒体提提意见,凡事要调查后才可下结论,哗众取宠并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