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浙江大学理学大讲堂继续进行,共邀请了三位自然科学大家来作公众讲座,他们是地球化学家欧阳自远、量子计算机科学家 ANDREW CLELAND、金融数学家彭实戈。六月是考试月,我们的大讲堂暂停,第7讲安排在2011年9月,将有重要嘉宾亮相。依然每次讲座免费入场,欢迎浙大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光临。下面是第4、5、6讲图片回顾(照片由陈平老师拍摄提供)。
理学大讲堂第4讲,邀请天体化学家和地球化学家、“嫦娥之父”欧阳自远院士主讲“嫦娥工程:中国人的探月梦想”,欧阳先生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讲座时观众爆满,台阶、门口都挤满了,一排溜进了几位小听众。
欧阳先生谈到了月亮的50个别名,最富有浪漫色彩的自然是“嫦娥”。他还谈到月亮上有一种矿物叫碳3,运回一飞机就可以发电供全世界使用一年。
讲座之前,欧阳先生接受了浙江大学学生记者采访。
理学大讲堂第5讲,邀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计算机科学家ANDREW CLELAND(安德鲁-克莱兰)主讲
“量子机的奥妙:新的分身术”(how to be in two places at the same time),克莱兰关于量子计算机的工
作位列美国《科学》杂志2010年度十大科学进展之首,这是他首次在亚洲作公众讲演讲,准备了中英文两块大屏幕,他为听众描绘了一幅量子计算机的蓝图。
量子计算机的原理依然是数学的二进制,不过电子计算机用的是电流开和闭表1和0,现在用电子左右向的自旋,这样既节省能源、空间,又提升速度。至于分身术则利用物体的粒波二重性,通常状态下粒子态占主导,但微小情况下,波动态不可忽视,这样就同一时间分身两处。他用这个原理解释了孙悟空的本领。
理学部副主任沙健教授授予克莱兰教授理学大讲堂纪念牌。
克莱兰教授与部分大讲堂忠实听众合影(左二为物理系王皓华教授)。我问起量子计算几时能走出实验室,取代电子计算机,他的回答是,或许需要15-20年。
理学大讲堂第6讲,邀请中科院院士、首位受邀国际数学家大会1小时报告(2010)的中国大陆数学家、中国金融数学的奠基人彭实戈教授主讲“概率与金融:风险与不确定性”。师生见面分外亲切。彭老师是我山东大学大四时的老师,给我们亲授《现代控制理论》,(我的)同班同学中还有大名鼎鼎的郭雷——中科院数学和系统研究院院长。彭老师的讲座至少有两点令我记忆深刻。一是他原先期望他发明的倒向随机微分方程能在物理方面找到应用,结果却在金融领域大显身手;二是他谦虚地说他只是比别人走得慢,看风景时多留心了一会,才有了一些自己的发现。彭老师的老友、浙江省特级专家、全国名师林正炎教授在听众席上。他和他的三位弟子张立新教授、苏中根教授、邵启满教授还陪同彭老师泛舟西湖、品茗青藤茶室。讲座结束后与彭老师合影,左起苏中根教授、我、沙健教授、彭老师、林正炎教授、励建书教授、张剑波教授。其中励建书教授是刚巧从香港来杭州参加浙大校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