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步伐:拥抱变化是一种境界


  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它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因为消费者不买它的账。而价值的创造就是要顺应消费潮流,顺应大环境,顺应时代发展趋势。

       这句话也是马云说的。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有三点。

  第一,这个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变化呈现一种加速度的态势。生逢这样一个时代,是我们的荣幸,但同时,也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以适应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否则,固步自封或以过去的经验来看待现时的变化,就会呈现“雾里看花”的感觉,朦朦胧胧,既看不清,更看不懂,最要命的,是会在这种看不懂中,错失大好时机,甚至遭至淘汰,被OUT掉了。

  第二,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创造价值!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它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因为消费者不买它的账。而价值的创造就是要顺应消费潮流,顺应大环境,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七十年代,人们对就餐的需求可能仅仅就是满足温饱,所以那时的餐馆就大部分叫食堂,即吃饭的地方,人们并不讲究营养,讲究环境、讲究服务,只是要求能吃饱,这个时候,提供食物就是企业的价值;八十年代,人们开始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在外就餐也带有某种社交的成份,所以“食堂”也变成了“饭馆”,人们开始对环境有了一定的要求,这个时候,提供吃饭兼社交的场所就是企业的价值;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给新中国的经济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人们的物质生活开始大大丰富,所以精神需求开始旺盛地呈现,这时人们在外就餐很大程度已经成为一种社交需求,这个时候,企业的价值就是服务;而目前,人们的需求已经多样化,所以市场上才出现了众多的餐饮业态。所以,变化是永恒的,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拥抱变化,如果别人都在买4代苹果(iPhone),而你还在买4袋苹果,你已经OUT了。

  第三,《蒙牛内幕》写道:世界上的竞争,从古到今,无非是三种资源的竞争,一是体力竞争,二是财力竞争,三是脑力竞争。蛮野社会,体力可以统御财力和智力;资本社会,财力可以雇佣体力和智力;信息社会,智力可以整合财力和体力。如果在信息社会,你还要靠体力去竞争,那注定是要失败的。拥抱变化,就是要采取现时最为恰当的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用大刀、长矛来进行现代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