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投资的主旋律


  目前的A股市场是否正在为中国资本市场新一波的大开放承担着又一次大“阵痛”?

  A股的持续走弱,海外中国概念股的暴跌,丝毫不会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坚定不移的开放大计。一年一度的陆家嘴论坛,又一次传递出中国资本市场最新的开放信息。

  今年的陆家嘴论坛与往年相比有三条涉及中国资本市场短、中期走势的“干货”:即将开市的国际板,可望开业的上海保交所和上海居民非金融的海外投资试点。这三个“干货”无疑是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当然,对资金的分流,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积弱已久的A股行情已做出了回答:空大于多。

  其实,中国资本市场的决策者们在港澳自由行,每人每年可自由兑换5万美元的政策出台时早已心知肚明,人民币在未全流通的现状下,已给内地投资人钱进海外,投资全球,打开了一扇“小窗”。值得关注的是,前央行行长,现全国社保理事长戴相农在此次陆家嘴论坛期间再提重启港股直通车,建议把发车地点从天津挪至上海,甚至可用人民币直投。所有这些举措和建议都与人民币的国际化,人民币全流通的国家大计相关。

  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总量第二、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用不了多长时间,经济总量将赶上或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老大,人民币至今在国际市场仍是非流通的货币,这多多少少是说不过去的,也是与经济地位所不相配的。因此,与这个国家大计相比,A股的下跌,甚至持续下跌,是否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在人民币走向世界,成为全流通货币的历史进程中,中国资本市场的决策者们当然会考虑和顾及内地投资者的利益。回顾A股开板至今,从试验田到基本国策,每次都是以开放赢得了大发展,而每次开放都会带来阵痛。

  但是,中国资本市场仅用了20年的时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A股市场早已位列全球前五,成为全球乃至亚洲最重要的市场之一。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成份股构成中,中国股票的份额早已牢牢地坐在老大位置上,把人家花半个世纪甚至百年的路程,跳跃式地短时间走完,这大概是后发市场赶上或赶超的必由之路。目前的A股市场是否正在为中国资本市场新一波的大开放承担着又一次大“阵痛”?

  “阵痛”就是付出代价。当A股不断为中国资本市场成长、壮大、成熟付出代价时,有没有可能在日益开放的年代中,把参与者所承负的代价尽可能小些、少些呢?当A股“阵痛”时,是否有其他市场正“欢乐”呢?除了金融海啸那个全球都倒霉的年份之外,应当是有的。

  仅以今年的行情论,A股是亚洲最弱的市场之一,凡钱进海外,投资全球的参与者,投资成绩一定好于A股。远的且不论,就以内地开卖的QDII,有许多跑赢A股。因此,当决策者为中国资本市场成熟大计作谋划,在投资日益开放之际,投资者已完全可以不承担这一“阵痛”。各类QDII,港澳自由行的“港股直通车”,乃至即将开启的国际板,等等,都是规避这一“阵痛”的选择。

  另外,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正面临通胀,以及高通胀甚至恶性通胀的预期,人民币在这样的格局下,呈现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状况,这可能是对外投资的最好时机。用坚挺的人民币去买疲软货币计价的优质资产,等于买到打了折的好东西。这可能是堪比“认购证”的一次好机遇,同样,也是舒缓通胀的良方之一。假如内地投资者拿了外储的三分之一,也就是用1万亿美元买入在美上市的全球优质企业,相当于美国全部上市公司的10%份额,还可回收6000多亿元人民币,这不是一石多鸟吗?

  避开“阵痛”,割外国人的羊毛,应当成为近期投资者的一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