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底,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将正式开通运营。毋庸置疑,正如19世纪,铁路帮助英国和美国相继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必将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高铁纠结
2011年6月13日,铁道部举行京沪高铁开通运营新闻发布会宣布,京沪高铁的最高票价为1750元,最低票价为410元;运营时速则从原来设计的每小时380公里,改为每小时300公里和250公里两种。对于一个正在发展中的、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而言,发展什么样的高铁才符合中国人的切实需要?是更快、更安全还是更经济?
高铁悖论
京沪高铁自从立项伊始,便一直波折不断。前后历时近二十年、三届政府。其投资总额从1994年预估的950亿膨胀到2200多亿,最终超过了三峡工程,创1949年以来中国单项工程投资之最。2200亿的投资额,让京沪高铁什么时候能收回投资?但如果很快盈利,人们会说高铁票价是暴利;如果说不能马上盈利,又会说没有考虑好投资回报,造成了亏损,没有必要建高铁。那么高铁带来的隐性价值是什么?
高铁冲击
根据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铁路建设投资总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营业里程将超过12万公里,将建成包括京沪高速铁路在内的“四纵四横”快速客运通道,以及覆盖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川渝地区的四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这对民航来说真的是“狼来了”吗?对公路客运来说,高铁的运行又会对其有怎样的冲击?高铁能否改变中国的城市格局?
说说:几家欢喜几家愁!高端的票价使打工者望而却步;却给商务人士带来了更加便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