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不合适


    

    这几天有个小朋友正在为是否换工作烦恼——“不换吧,现在这工作太清闲,也没有成就感,不想自己这么年轻就进入一杯茶一张网混到下班的状态;换吧,又害怕彻底失去现在的稳定,新的工作万一不合适,却已经无法回头,那不就再也无法回到以前了……”

    万一不合适,多么关键的五个字。

    很多人跳槽前,对新的工作都多少有些期待。就像我,在报社一呆11年,好的年代和坏的时刻都经历过,现在依然非常稳定,可以说北青报依然是个适合很多人的单位,但是对于30多岁的我来说,想要的却是另外一个领域的尝试。所以去年下半年猎头找来时,稍加考虑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跳槽。

    报社的同事都觉得当时我跳得坚决,这种坚决可能与亚马逊的公司背景、职位方向和新媒体从业者的吸引力有关,当然offer本身也很诱人——所以我一度认为犹豫跟自己应该毫无关系。

    等到开始办离职手续的时候,犹豫突然出现了。那时我还坚持值最后一段时间夜班,忽然冒出个年头,万一去了新公司,情况不像我想的那么乐观,万一不合适,那该怎么办?

    我当时被这个念头愣了一下,因为之前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报社的稳定和11年的行业积累是我之前的最大依仗,可是进入一个新领域后,这些依仗全部消失,需要从头来过,万一不合适,那岂不是连回头的路都没有了?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忐忑——估计很多曾经有离开稳定单位经历的朋友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想法,人只有在面临不可测未来的时候,才会显示出本能的胆怯情绪,这其实与有没有自信无关,因为后者拥有可以掌握的基础,而前者没有。

    当时我告诉自己:没问题,你肯定行!这工作又不是靠偷靠骗也不是靠裙带关系得来的,经历了那么多面试,见了那么多人,如果真要不行,那肯定不是你的问题,而是那帮面试官的问题,谁让他们看走了眼!

    但是生活经常就是这样,你觉得不可能发生的,未必就真的不会发生——新工作刚开始没多久,我就觉得它不适合我,或者说,这样大而成熟的外企,其实不适合我这样有想法、需要靠想法去带动做法的人——而且从某种角度说,大型外企很像大型国企,某个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需要走的路径太长,尽管它看上去是这么的井井有条!

    在跳槽之前,我对自己的判断是:有媒体经验,有知识积累,有判断眼光,有人脉关系,我缺的是什么?当然商业实操经验,特别是一个商业项目从无到有完整实施的经验,这是决定我离开报社进入外企的最主要因素。亚马逊也的确在这方面有非常强的背景,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所谓商业实操经验其实只是一种做事情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能否跟未来的职业方向结合。如果能,那才有用,如果不能,那就是狗屁。

    万一不合适……没想到这万一,还真被我给遇上了!

    这种不合适,不仅有事业发展方向上的,还有做事风格上的,甚至有上下级相处方面的——这些在真正跳槽之前都是我没有考虑到的,也是很难预测到的。这就应了那句话,风险无处不在。尽管这份工作的收入不错,但对我来说,工作真的不是赚钱那么简单……

    跳了一个不合适的槽,这其实是有多悲催!不过好在老子内心足够强大,第一次跳槽需要的是目标,跳了一次发现不合适就应该当即立断继续跳,这需要的就是冷静的头脑和无畏的勇气。

    这个阶段,也是我生活的剧烈变动期,原本平静的生活同样发生了很多无法预料的变化。好在我一不做二不休,咬牙把所有不可预料一并打包,当机立断,做了新的选择,去你奶奶的股票,去你爷爷的OFFER,什么不相干的东西都当成浮云,通通散了吧!

    截止到今天,在新的公司已经上班两个月了。我只能说——这才是我想做的事情,这才是我想要的公司,这才是我能发挥优势的领域!更关键的是,我们都是在玩,我们的想法就是玩着玩着把钱赚了……

    经历过这一年,我自己得到的感受是,每个人都有很多方面的能力,无需用跳槽来检验我们是否真的具备这些能力,就像我自己,其实不用跳槽到外企也能证明自己拥有胜任外企工作的能力,那么我要做的,就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然后朝着那个方向前进。

    所以就算跳槽之后万一不合适也没什么,前途漫漫,相信自己,一定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