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革命家的婚外恋


    职业革命家的婚外恋

 

    由于特定的时代和职业关系,中共早期的职业革命家的婚姻和恋爱状况绝大多数都错综混乱,当年的革命圈和当下娱乐圈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以下文字选摘自于百度百科的“向警予”词条,从向警予、蔡和森、彭述之、李立三、李一纯、杨开智(杨开慧哥哥)诸人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中了解在《建党伟业》《开天辟地》《中国1921》等炙手可热的党史影视剧所不可能告知甚至刻意隐瞒的早期革命家的情感真相:

    向警予(中共第一个女中央委员)与蔡和森(中共五大、六大政治局常委)的结合曾被称作“向蔡同盟”,然而,数年之后,这桩看似牢不可破的婚姻,却由于另一个男人的出现,触礁倾覆。这个人,在中共党史上也是赫赫有名,他就是彭述之,时任中央宣传部长。后来成为“托派”,1929年被开除出党。

  向彭二人的恋情发生在向蔡婚后的第六年,亦即1925年。当时彭述之以中共的“四大”中央委员的身份接替多病的蔡和森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蔡和森则专职主编《向导》周报。为方便工作,中央决定蔡和森夫妇、彭述之夫妇和秘书郑超麟一起住在宣传部的寓所。

    彭述之是一个风流才子式的革命者,他处理工作和日常生活都显得轻松而又有节奏。他潇洒的举止,幽默的谈吐,深深地吸引了向警予,给她带来了许多乐趣。而这些正是蔡和森不注意或者本身缺乏的。

    无庸置疑,蔡和森也曾是一位风流才子,否则,就没有“向蔡同盟”的佳话。但是,一方面,蔡和森的性格和工作作风与彭述之截然不同。他是那种把生命完全奉献给革命事业的革命家,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中得到公认的特别艰苦勤奋的领导人。工作废寝忘食,生活不拘小节,甚至不讲卫生,加之自幼患有哮喘病,等等,严重地影响了他人的工作和生活。与蔡和森一起工作好几年的张国焘曾说“和他一起生活是一件苦事”。同志间尚有此种不愉快,更何况夫妻间朝夕相处。

    另一方面,蔡和森忽略了自己的角色转换和角色分工。婚前的“向蔡同盟”就感情方面而言,理想浪漫的成分居多,但婚后则是实实在在的过日子。作为职业革命家的蔡和森,他当之无愧。但作为人父人夫的蔡和森,则并未完全尽到责任。他俩的孩子蔡妮、蔡博出生不久就被送回老家,由祖母抚养。这样,蔡向间就缺乏通过孩子而带来的交流和欢乐。

    还有,他们夫妇都忘我地工作,谁都不愿意为家庭多作点牺牲。向警予不善理家务,蔡和森无固定收入,以致于家庭有时发生断炊之事。为解决他家的生活困难,李大钊曾多次给胡适写信,说“和森很穷,专待此(蔡的《俄国社会革命史》一书的稿酬)以为糊口”。

    所以,蔡向的婚姻虽然是崇高的,但总让人感到缺少点什么。

    向警予原本是一位活泼多情的女子,崇尚妇女解放和个性自由。但婚后的她还是受到旧式礼教的一些束缚,处处压抑自己,不苟言笑,也反对工作和生活中其他人的谈情说笑,少妇老成。同事们送她“老祖母”的绰号。

    处于从封建专制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转型时期的向警予,她本身就是趋新和守旧、开放和封闭的矛盾统一体。婚后她对蔡和森的爱没变,但对他拖沓和不注意卫生的生活习惯比较反感。另外,“向蔡同盟”的经典故事也使她感到很大的压力,她必须尽量地显得庄重。

    1925年6月,蔡和森因为领导上海“五卅”运动等工作,过度劳累,哮喘病和胃病复发,不得不离沪到北京疗养。

    彭述之除了担任中央宣传部长之外,还自告奋勇地兼管中央妇女委员会的工作,而负责妇委工作的正好是向警予。这样,两人接触的机会便更多了。

    特别是蔡和森离开上海后,彭述之在生活上对向警予更是关照有加。这使向警予十分感动。对她而言,彭的出现仿佛打开了她的另一扇情感的窗口,令其耳目一新。两人很快坠入情网。

    9月,病情缓解的蔡和森与总书记陈独秀一同返回上海。当晚,有愧于丈夫的向警予向蔡和森坦言一切。

    刹那间,蔡和森如遭电击,木然无语。向彭的恋爱风波不仅大大地伤害了蔡和森的感情,败坏了向警予的形象,而且影响到中央领导的威信和团结。为了修复有了裂痕的“向蔡同盟”,在一定程度上挽回其不良影响,中央决定向蔡两人同时赴莫斯科,向警予进入中山大学学习,蔡和森参加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六次扩大会议。

    破镜有时很难重圆。几个月过去,尽管向蔡两人都曾努力忘记过去,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无奈地发现,他们的感情同盟已是明日黄花。

    在莫斯科,他们十分理智而平静地分手了。然而,他们的理想、事业和友谊的同盟却延续到他们生命的终点。

    1928年3月,向警予在武汉被敌人拘捕后,蔡和森心急如焚,曾给在国民党中做官的萧子升拍电报,望其营救。向警予牺牲后,蔡和森撰文表示深切的悼念。

 

    “六大”会议结束后,蔡和森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此时的蔡和森可谓身心交瘁,他迫切感到需要有一个人来关心他,照料他。

    当时,与蔡和森夫妇一同赴莫斯科的还有李立三夫妇等人。李立三的妻子李一纯出于同情和关心,对病中的蔡和森给与了许多照顾,慢慢地两人竟然产生了不能自拔的爱情。

    1926年底,他们正式结婚。如果说“向蔡同盟”有着浓郁的罗曼蒂克色彩的话,那么,李蔡联姻则更多的是生命之恋,是患难之情,是以破坏另一个家庭为代价的婚外恋的结果。

    李一纯,原名李崇英,她原本是杨开智的妻子,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嫂子。是一名受新思想影响的湖南青年,1923年参加革命,1925年入党。

    1923年1月,杨开智找到当时正在北京从事工人运动的李立三,说他在北京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因此,拜托李立三照顾他的妻子李一纯南归湖南长沙。

    出乎意料的是,两李在南归的途中产生了爱慕之情。

   结果,李一纯没有回到长沙,而是跟随李立三到安源另组了家庭。

    1927年3月,李一纯跟随蔡和森从莫斯科回到国内,夫唱妻随,共同投入到革命事业的艰苦奋斗之中。

    4月,蔡和森、向警予在武汉出席党的五大会议。蔡和森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任中央宣传部部长。李一纯作为工作人员,负责会议记录。

    1931年春,蔡和森被中央派往香港恢复广东省委,他和李一纯只在一家罐头公司的楼上租了一间小房子,没有另租办公室,很不安全。6月10日,蔡和森去参加一次海员工会会议。临行前,他亲了一下三岁多的女儿蔡转,然后对李一纯说:“这个会我不去不放心,下午1点钟前我一定回来,如果没有回来,那就是被捕了。”

    他刚进入会场,即遭曾经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并熟识蔡和森的已被政府归顺的顾顺章指认而被捕。不久,蔡和森被香港当局引渡给广东省政府,随后遭到枪决。

  蔡和森去世后,李一纯先后在延安鲁迅师范学校、陕甘宁边区行政学院和北戴河中直疗养院等单位工作。1984年在北京逝世。

    蔡和森两次婚姻所生下的儿女们中,蔡博是蔡和森与向警予所生的儿子。1939年赴莫斯科学习,曾获得斯大林奖学金。1949年8月,随刘少奇回国,后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炼铁专家。蔡转是蔡和森与李一纯所生的女儿,1938年赴莫斯科学习。1953年学成归国,先后在北京、武汉工作,是一名医疗界的高级知识分子。

    http://baike.baidu.com/view/50068.htm?func=r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