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股市特质尚未根本性改变


  中国证监会一向把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视为己任,看成工作的重中之重。证监会的高层领导常把这挂在嘴边,证监会还把这挂在其官方网站上。然而,广大中小投资者即股民对证监会领导冠冕堂皇的说辞及其官网堂而皇之的标榜,听腻了,瞧烦了,厌倦了,看空了,谁也不信了。相反,广大股民深感证监会及其领导并不把股民的利益当回事,而是把股民的利益当做他们追求政绩、贪大求洋的牺牲品。在股民看来,证监会及其高官们根本没有保护他们的利益,而是在变相出卖他们的利益。

  举世皆知,中国股市并非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而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初始期的产物,即中国独特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始的产物,实质上是传统计划经济和幼稚市场经济混合杂交的产物。自然,中国证监会也是这一混合经济的产物。中国股市从怀胎到降生都深深地打上了中国特色的政策市印记。至今,这一政策市印记虽经多次改革洗礼,仍未褪色。中国股市的政策市重要特质之一是,证监会把中央对股市的政策和本会的部门政策刚性结合并用到极致。这突出表现在为企业从股民口袋里圈钱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证监会为企业上市圈钱参与制作,指挥演奏的三部曲,前两部曲已经和还在继续上演,现在又忙着可以说是急功近利地要推出第三部曲了。第一部曲是国企上市圈钱的国企板曲,第二部曲是私企上市圈钱的创业板曲,第三部曲是即将上演的外企上市圈钱的国际板曲。

  众所周知,中国股市从筹备到开市,主要为了一个目的,即为那些困难的国有企业上市圈钱。与此同时,国企上市圈钱并非仅为了发展企业,也为其高管及相关官员从上市中获取可观的利益,他们从上市国企股本中无偿地攫取了所谓干股。国企及其高管和相关官员在信息不对称中或人为设计中、坐庄操控中大肆圈钱,聚敛财富。这些所谓财富都是股民的辛苦钱、血汗钱。国企上市大多采用“三高”手段,即高上市价、高市盈率、高募资额进行疯狂圈钱。其典型案例远的不讲,就说2007年11月5日中石油以48.6元的高股价上市,其不合时宜、不顾市场承受能力的超高市价、超大规模圈钱,严重引发了股市当日大跌143.36点,跌幅达2.48%;更为严重的是中国股市自当天的开盘5748点一直跌跌不休,时至今日已过了4年半之久,仍在2700点低谷徘徊;更为可怕的是,中石油自身股价也从开盘的48.6元,一路跌至10元左右,其上市总值的80%的巨额亏损大都转嫁给了股民。有多少股民为此付出了血泪的代价,甚至有的还为之付出了身家性命。

  更有甚者,中国证监会不仅为国企三高上市大开方便之门,也为其上市后的再融资大开绿灯。这里也讲一个紧接中石油高价上市砸坏股市之后,中国平安宣布增发1600亿巨额融资圈钱的案例。2008年1月,中国股市在遭受中石油超规模、超高价上市打击的同时,又遭遇南方暴雪大灾的袭击,真可谓祸不单行,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华尔街金融海啸又猛袭过来。令人万分不解的是,中国证监会却对遭受这三大灾害而连连大跌、暴跌的中国股市熟视无睹,无动于衷,麻木不仁,不但没有采取应急的政策措施,反而不顾国际金融危机,国内暴雪大灾、股市危机的严峻的危险的环境,竟默认中国平安增发1600亿元巨额圈钱计划。这犹如暴风暴雪灾般地砸向中国股市,中国股市也随之发生暴风雪大灾。2月20日又传出浦发银行再融资400亿元和中国联通再融资600亿元,共1000亿元的巨额融资圈钱计划,使得中国股市灾上加灾,短短4个交易日,股市狂泻暴跌23.7%,损失数万亿元,伤害了近亿股民,牵连数亿人口陷入股灾。可以说,中国石油募资巨无霸且高价上市,中国平安等巨额再融资计划,几乎合力摧垮了中国股市,使中国股市至今仍未恢复元气。

  就上述发生的严重股灾事件,笔者在当时即2008年2月初发表文章《中国股市暴雪成灾的省思》,曾问责中国政府及证监会等相关主管部门。现摘录其中一段,立此存照,也示再次问责中国证监会:

  “从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以来,中国股市已和世界资本市场升降波动日益紧密相关联。因此,对于中国股市的严重超常异动,暴跌暴落,甚至危机的预兆与发生,都需要中国政府,特别金融、银证主管部门密切关注,及时进行有益的适度干预,必要时出台专门的政策措施托市救市。中国股市此次暴雪之灾是由内外因素直接促成的。外因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美国、加拿大、欧洲、亚洲股市纷纷连锁反复暴跌,美国、加拿大、欧盟及一些欧洲国家、亚洲日本等国的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救市,有的国家政府还反复出援手托市。美国次贷危机开初对中国股市似乎无甚影响,但随着香港股市与国际股市的共振联动,自然紧接着波及中国股市,尤其此次中国股市雪灾期更是与国际和周边股市联动暴跌。事态如此严重的情况,中国政府本应及时出台政策,哪怕是高层官员发表稳定市场信心的讲话,都是有所助益的。遗憾的是,只见次贷危机与中国经济关联不大,对股市影响不大的说教与漠然,不见有预见性、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和作为。”

  (至于内因本文已论及,不再摘录了。)

  上市国企及其高管和相关官员在股市圈钱,这一中国特色的股市特质可以说至今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所不同的仅是圈钱方式、形式更为多样化、隐蔽化罢了。国企上市圈钱尚未接近尾声,中国股市又迎来了以中小板、创业板为圈钱平台的私有企业上市圈钱浪潮,私企上市圈钱当然也要通过相关的利益输送才能实现。现让股民苦不堪言的是,私企在创业板圈钱与国企在主板圈钱相比较,虽不及国企上市的巨型规模,但其凶悍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创业板甚至把国企在主板的三高发展成了四高:高发行价、高上市价、高市盈率、高募资额。因此,上市私企老板一夜之间暴富,身价从数亿到数十亿者比比皆是,甚至有的私企老板的未成年娃娃子女因在其上市公司占有股份,也在一夜之间变成亿万富翁、千万富翁。那些上市圈钱的私企老板及其子女和高管所持股票一旦解禁便纷纷抛售套现,中饱私囊。多少炒新、炒创业板的股民大多在高位套牢,损失惨重。近期中小板、创业板泡沫破灭,新股纷纷破发,引发股市跌跌不休,在底部苦苦挣扎的时候,证监会却不识时务,非但不缓发或停发新股,反而一味加速加大创业板、中小板的新股密集发行,而本该休养生息的股市根本无法承受如此的重负,接连大跌。新股破发频频出现,这又再次伤害了认购新股的股民。

  在如此严酷的股市恶质环境中,证监会负责人不知是头脑发热还是发昏,却在紧锣密鼓地加紧、加速推出国际板上市。证监会一高官喜形于色地宣称“国际板推出条件越来越成熟了”。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先生也踌躇满志地宣布:中国股市“离国际板推出日期越来越近了”。证监会高官们自以为宣布推出国际板是在为中国股市报喜报春,结果适得其反,股市应声大落狂跌。其实,这是在为苦难的股市加害报冬。当前中国股市困难重重、危机四伏、积重难返,融资功能日渐衰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问题多多,尚难解决,再仓促推出国际板,而且必然也是“三高”或“四高”的国际板,这无异于竭泽而渔。这也意味着让肥得流油的外企来中国股市榨油,从股民身上吸血。对此证监会高官们情何以堪,心何以堪。

  现今,中国股市离国际化发展阶段尚有不小距离。对中国证监会而言,其职责所在不该为政绩而贪大求洋、追求国际化,而应踏踏实实为保护投资者、中小股民利益,为稳定和发展中国股市,稳步而健康地落实中国股市的市场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这才是中国证监会及其高官们的当务之急,且是近中期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