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远东“反腐”:动力源于员工利益


  为了全厂上下1400多名员工的饭碗,这位61岁的党委书记动真格了!

  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和窗外天气一样明媚的笑,即便是那些没有胸戴鲜花、身披绶带的普通职工。他们簇拥着走上二楼,像是欢度自己的节日。有些人大概是刚刚从生产车间赶过来,蓝色的工作服还没来得及换。很快,这个能容纳200余人的会场便汇成了欢乐的海洋。

  当邹远东走上主席台,现场所有人都向他鼓掌致意。一年多来,类似的场合他曾出席多次,但这次却格外感慨——这是2011年4月28日,湖北古隆中演义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古隆中酒业”)2010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暨十大新闻发布会的现场——会上,除了对公司2010年度优秀员工给予表彰奖励,他还将向职工代表通报企业“反腐”一年多来卓有成效的“战绩”。

  堵死“三道关”

  1997年,时任湖北三九长江实业公司党委书记的邹远东,在短短14个月时间内,代表三九集团先后将中部五省55家国有企业兼并,襄樊古隆中酒业的前身——襄樊市酒厂便是55家企业之一。邹远东接手前的几年,这家始建于1956年的老厂连年亏损,1996年销售收入仅2000多万元,职工人均工资不到300元。尽管如此,邹远东仍看好白酒产业未来的市场前景,他希望通过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同时借助该企业过去40年来在本地的品牌影响力,让老厂重新焕发生机。

  因兼并企业数量众多,纳入三九企业集团的襄樊酒厂,只是将法人换成了邹远东,同时将企业更名为“湖北襄樊三九酿酒厂”,仍交由酒厂原有领导班子管理。2005年10月,三九集团为推进国企改革,将湖北三九长江实业公司产权整体转让,同年11月,该公司100%股权被三九集团以336.3万元的价格在上海联交所挂牌。12月17日,该交易项目被自然人揭牌后,双方签订《产权交易合同》,长江公司下属包括襄樊酒厂在内的3家公司所有产权被成功转让。

  但始于2004年的三九集团“欠债危机”,让襄樊三九酿酒厂的改制之路陡生变故。2005年,就在湖北三九长江实业公司产权转让后,该公司资产也被法院冻结,襄樊三九酿酒厂的改制工作也被无限期拖延。直到2008年12月31日,该公司资产才被“解冻”。随后,邹远东第一时间根据集团相关文件,开始着手落实酒厂改制和职工安置问题。进驻酒厂积极调研、维稳纠偏,成功化解了2009年初的“产权风波”。当年9月9日,改制后的新公司——湖北古隆中演义酒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邹远东任董事长(详见本刊2010年第9期相关报道《邹远东:一个老兵的新战场》)。

  今年4月28日一大早,《鄂商》在襄阳南湖宾馆再次见到了邹远东。这位风采不减的老兵告诉记者:古隆中酒业成立一年多来最大的变化,不是产品销量的大幅增长,也不是品牌战略的显著成效,而是酒厂上下大刀阔斧的“反腐败”革命,终于取得阶段性胜利。

  在进驻之初,企业濒临崩溃的管理体系曾让邹远东无处下手。由于之前管理松懈、混乱,酒厂内部的腐败问题已积重难返:为了一己私利,临近退休的高管都不计后果地贪污;为了得到照顾,经销商和供应商肆无忌惮地贿赂酒厂高管;要想获得升职,每个职位都有明码标价;改制后的第一年,仅被财务审计出的报账问题发票就高达600多万元……

  “和过去彻底决裂!”在改制不久的一次全厂大会上,邹远东掷地有声。为了从源头消灭企业滋生腐败的土壤,邹远东在人事任免、生产成本和领导签字权三道关口上同时开刀,三管齐下。

  出于酒厂稳定和法不责众的考虑,邹远东只将之前的部分高管请出酒厂并保留追究经济和刑事责任的权利,大部分继续留用,以确保酒厂正常运行。同时紧锣密鼓地出台了1000多项规章,从制度层面保障人人有章可循。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和提拔年轻人进入主要部门关键岗位,极大激发了普通员工的积极性。“过去是送钱才能升职,现在人人都知道,只有好好干才能得到提拔的机会。”采访中,古隆中酒业的员工都对此深有感触。

  与酒厂人事改革并进的,还有财务签字权改革。邹远东规定,酒厂所有财务支出,班子成员每个人都需签字方可生效,并通过制度达到其中主要负责人的相互牵制,有效堵死了之前个人签字决策中的漏洞。

  了解到之前原料采购成本虚高的问题后,邹远东第一时间将厂里的采购部门负责人撤换,主要原材料面向全国招标,仅此一举,就为酒厂每年节省采购成本2500万元。对此,无法再获得暴利的老供货商,曾当面冲邹远东大骂并扬言:襄阳是我的市场,不和我合作,就一定要让你(古隆中酒业)趴下!一定想办法让本地对手把你吃掉!

  对此,邹远东淡然一笑,心里却在滴血。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在市场经济的买方市场,还有人如此猖狂?

  面对这些威胁和压力,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为了内心坚持的一份原则,这位61岁的老人一次又一次挺直腰杆——照他自己的话说,无欲则刚,没有私心自然也就没有恐惧。

  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古隆中酒业还取消了经销商赊货制度,此举不仅加快了资金回流,还优化并确保了经销商之间的公平竞争环境,让更多真正有实力的经销商赚到钱。

  “三道关”被堵死,古隆中却得以重生。2010年,该公司成功实现扭亏,“也是酒厂最近十几年来第一次盈利。”这让邹远东兴奋不已,“反腐”道路上所有不高兴的情绪都被一扫而光。

  “反腐”源动力

  平时,邹远东坐的车是售价不到15万的江淮,出差全部住经济型连锁酒店,而且不住单间——他当然可以有更好的选择,但一个把“清廉治企”当做使命去做的人,他最先考虑的一定是全厂职工的利益。

  改制前,曾有经销商追到北京给邹远东这个“党委书记”送金条,被拒收后那人很是费解,竟然直言不讳地告诉他:“就算你不收,回到湖北照样有人收,这些东西总是得送出去的。”改制后,有职工甚至利用邹远东开会上厕所的机会接近他,送上3万块钱,只为“调动岗位”。“他能给我送3万,就会想着调岗后捞30万甚至300万,最终危害的是谁的利益?!”这些话,邹远东不仅讲给行贿者,更讲给古隆中酒业的每个员工听:厂里1400多名员工的背后,就是1400个饭碗和1400个家庭,不少人就靠在酒厂的这份工作养家糊口,谁触犯他们的利益,谁就是永远的敌人!

  为了表达和全厂职工患难与共的决心,今年以来,邹远东主动将自己的工资降低25%,建议中层管理者收入降低15%,而基层员工的收入,今年预计可上涨5%-10%。“我永远和普通职工的利益站在一起,改制以来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邹远东这种近乎执拗的坚持,自然引来少数别有用心者的不满。有人指责他“不懂管理,却大搞政治斗争”,还有人传言“改制后的古隆中酒业就是邹远东的”,对此,邹远东仍是一笑了之:“任何人都可以去工商局查,我在公司没有一点股份”。这也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反腐”同样是企业最重要的生产力,树正气的企业才有发展希望。“我首先向大家保证,我不腐败,也很讨厌那些拉关系、不靠真才实学来获取利益的人。同时,我也希望我们的党组织,我们的领导班子,也不要腐败,企业最需要的就是清正廉洁。只要坚持五年,企业就会有大发展,就会走向辉煌!”

  在4月28日当天的表彰发布会上,古隆中酒业荣膺本刊“2010年度最具成长力湖北企业50强”成为该公司2010年度十大新闻之一。“最具成长力”的背后,是这样一组数字: 2010年,该公司不仅全面完成了各项经营指标,还取得了“五增”、“三降”、“零风险”的显著业绩。“五增”:一是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二是主导产品销量增长,演义襄阳人家、六号、金钻、金典酒年销量突破150万件,同比增长34%;三是周边市场和外市场销量持续增长,同比增长24%;四是总产量增长,2010年总产量250万件,比历史最高峰值220万件增长30万件;五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大增长,2010年上缴税收同比增长25%。在实现税收增长的同时,公司保障了1000多名员工的就业平台。“三降”:2010年采购成本同比下降10%,生产成本同比下降4.3%,物耗费用同比下降4%。“零风险”:在销售收入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除终端按目标任务书定额留存部分货款外,结零货款全额收回。

  今年古隆中酒业的发展目标是:在2009年的基础上,成本降低5000万元;同时创造3个新品牌,培育新市场,销售收入要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而在3—5年内,邹远东给企业定的目标是:年销售额达到10个亿。

  “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永远是紧密相连的。”邹远东希望古隆中酒业的每一个人,都能公平分享到企业改制发展带来的成果,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全厂上下都抱着坚持公平、坚守正义的信念。对邹远东来说,一切为了员工利益,这不仅是他肩负的神圣使命,也是这个老共产党员坚定不移“反腐”的动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