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正式颁布“2010年中国汽车流通企业百强排行榜”,这是协会在去年颁布“五十强”的基础上第二次颁布排行榜。其中,庞大汽车贸易股份有限公司,凭借2010年538亿人民币的总收入蝉联排行榜第一。
汽车经销商百强榜单公布垄断两成市场
从统计数据来看,百强企业销售的增速高于整个汽车市场的增速。2010年百强上榜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为6425.61亿元,销售汽车381.67万辆。其中,前10名绩效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13.76亿元,销售汽车158.60万辆,同比增长51.55%和56.89%。而2010年汽车销量为1806万辆,同比增长32%。百强前十强汽车销售的增长速度是56.89%,高于整个行业24个百分点。
在销售增长的同时,百强企业的市场份额也快速提升。2010年度在国家工商局发布的数据上一共有近6万家汽车经销企业。上榜的百强企业所包含的经销商数量大约为3000家,占到6万家的5%,而这些经销商共销售汽车381.67万辆,占全国销售总量的21.13%。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同时,经销商集团的规模进一步壮大。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经销商企业为13家,2009年为11家。2009年位列第一位的经销商集团为355亿元,2010年达到538亿元,增长了51.55%。2009年位列第50位上的收入为13亿元,2010年达到这一规模的经销商集团排位第92。2010年经销商集团前10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总额2813.76亿元,同比增长51.55%,销售汽车总量达到158.60万辆,同比增长56.89%。
扩张提升规模 成功模式待解
在2010年上榜的前十强企业中,除了利星行等极少数经销商外,大多数经销商还是走上了大规模的扩张之路,这为企业规模的迅速壮大提供了基础。如去年中升在港上市后不久,便于当年9月份与百得利集团达成合作协议,收购其半数股权,同时斥资1.97亿元收购了福州华瑞汽车销售集团的6家东风日产4S店,再以总金额2.6亿元收购新荣企业55%的股权。
此外,作为创造成功商业模式的重要一环,上市是不是经销商集团的必然选择,同样也是流通业需要清醒认识的问题。继浙江元通集团以上市公司注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后,2010年以来又有4家经销商集团——中升、正通、联拓、庞大,成功登陆香港、美国和中国上海A股市场上市,融资总规模达到了133.76亿元人民币。
一方面,与资本市场的成功嫁接,促成了经销商集团的跨越式发展。按照流通协会的统计,除了目前正处于上市静默期的中进汽贸没有参加百强排行,在2010年的百强上榜企业中,已上市集团5家,汽车主营业务收入1155.21亿元,占百强上榜企业的17.98%,整车销售77.4万辆,占百强上榜企业的20.28%。
另一方面,已经上市的经销商集团的增长速度不一而足,有的上市企业在行业整体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排名有所下降。例如,2009年以224亿总收入排名第三位的浙江元通2010年被利星行超过,位列百强第四,主营收入为262.1亿元。而去年在纽交所上市的北京联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联拓集团)2010年以39亿的收入仅排名百强44位,而2009年排在34位,主营收入为26.5亿元。
实际上,伴随着2011年中国的下滑,以及以北京为首的一线城市限购的示范作用,经销商集团转型已经迫在眉睫。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结构型的调整,要求流通企业创造成功商业模式的同时,首要的任务是把服务链拉长,让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适度减少。应当不断把顾客满意度提高为它的服务宗旨,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拉长服务链,去提高它的应变能力,这就是经销商未来要发展的一个方向,而不能再靠生产厂家。
新华信视点:经销商扩张的背后利益风险永相伴
种种迹象表明,目前单店经销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经销商集团正借机四处攻城略地,大范围收购单店经销商,从而在管理、融资、人才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而降低成本。
那么,上市、扩张,会给经销商带来怎样的利益和风险呢?
新华信汽车营销解决方案渠道咨询总监邱琰认为,汽车经销商要形成规模化、集团化,多元化扩张是其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上市则是其资本运作的最佳选择,相对于经销商在上市前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上市融资会形成资金来源的有效补充,且运作成本更低。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上市公司,尽管上市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风险也是相伴相生的。从内部来看,经销商上市后,作为公众公司,其业绩、管理等各方面透明度更高,对企业的经营运作就会有一定的风险;而一旦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员,同时也会受到其他资本的影响。从外部来看,还会受到来自主机厂的压力,部分主机厂从运营角度考虑,会对上市公司有一定的排斥,如通用汽车在中升上市后,就把雪佛兰的代理权收回。此外,资本市场的不可控性也给上市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
在经销商的扩张过程中,各家企业依据自身的特点,其在扩张的方式方法、战略目标等方面都不一样。如庞大跟萨博的合作,向生产制造领域迈进,这跟庞大长期以来作为期巴鲁的北方总代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关,此次庞大看中的是萨博的品牌影响力,希望助其在销售领域更上一层楼。但毕竟生产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在管理要求上差异很大,尽管庞大借机进入生产领域,但预计将来在生产制造上仍会以萨博为主,庞大更多的是以股东形式来分享生产环节所创造的可观利润。毕竟,这样的合作模式才刚刚开始,其前景还有待考证。
在经销商集团的拓展方向上,越来越多的企业近年来热衷于建设汽车园区,针对这一现象,邱琰认为,这实际上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催生的,更多的是一种政策概念。对于有实力的经销商集团,选择与当地政府合作,在符合当地政策规划的基础上,建设综合性的汽车园区,可以一举多得。土地、水电等资源问题容易解决,还可获得一定的政策优惠。另一方面,对于经销商来说,既是汽车园区的参与者,又是规则制定的裁判员,话语权大大增强,同时再去申请新的品牌代理权也会更容易一些。
作者:搜狐汽车评论员 郑雪芹
授权状态:本文作者授权搜狐网独家刊载此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