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学张政文校长致海内外广大校友的一封信


亲爱的校友:

您好!春秋代序,光阴如梭;弦歌不辍,薪火相传!2011年9月22日,母校将迎来70周年华诞,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全体黑大人的盛大节日!在此,我谨代表三万余名在校师生员工热忱邀请您重返故园,饮水思源,睹母校新貌,温同窗友谊,叙师生先情,商发展大计!

1941年,黑龙江大学的前身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诞生于革命圣地延安,她是我党一手创建的第一所外语高等学校,是我国最早设立俄语学科专业和俄语人才培养体系的大学。朱德、杨尚昆、刘亚楼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亲自担任母校领导,为培育学校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给予了厚望关怀。母校成立以来几经辗转、数易起名、历经沧桑、薪火相继,经历了抗大时期战争环境的艰苦历练,完成了由军事教育到国民教育的跨越;经历了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的艰辛建设,完成了由单科性外语院校向综合性大学的跨越;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以来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由传统综合性大学到现代综合性大学的历史性跨越,步入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主流行列。

“十一五”以来,母校牢牢把握实施国家全球战略、高教强省战略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发展机遇,坚持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强化管理为主的内涵发展道路,树立“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着力构建“教学、科研、学科三位一体”的内涵发展模式,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声誉显著提升。母校推进全方位对俄办学战略实施,紧紧围绕国家对俄战略需求和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造出具有深远影响的对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全国优势高地,形成了全国高校独树一帜的对俄办学特色,为国家对俄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人才和科技支撑,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母校的办学水平、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声誉节节攀升,已连续多年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在设立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的全国大学中,名列第40位,这标志着黑龙江大学立足中国高等教育主流的地位已得到全面巩固。当前,母校为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和服务国家对俄战略的层次水平,正在全力以赴积极争取实现省部共建,努力向全国高等教育的先进行列奋勇前进!

兴安龙江,山高水长,木铎宣教,桃李芬芳。在70年的办学历程中,母校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艰苦创业、作育桃李、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为国家外交、军事、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培养了包括百余名省部级领导、共和国驻外大使、解放军高级将领、资深翻译家、著名学者在内的14万高级专门人才,为祖国之发展、龙江之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亲爱的校友,多年来,你们坚守母校忠诚执着、自强不息的延安传统和抗大校风,以“秉承传统、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黑大精神,满怀立志报国、创业奉献之情,在大江南北、祖国各地发挥优势、展现才干、奋发有为、开拓进取,不负母校期望,不负人民重托,为祖国改革开放伟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母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天涯海角,枝叶关情。亲爱的校友,母校的历史,凝聚着你们的心血和智慧;母校的声誉,因你们的业绩而日益卓著;母校的未来,更有赖你们的热切关注和鼎力相助。值此母校70华诞之际,我谨代表母校,向所有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海内外校友致以深深的敬意和最诚挚的问候!

巍巍兴安,共襄盛会,滔滔龙江,齐涌弦歌!各位校友,母校的70华诞真诚希望得到各位校友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衷心希望诸位校友为母校70华诞庆典献计献策、撰写回忆文章、捐赠校史文物或资助母校建设。我们相信,有诸位校友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母校的校庆庆典一定会精彩纷呈、办出特色,一定会为后人留下一批展示母校辉煌办学历程的标志物,留下一张沟通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的联络网,留下一幅创建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宏伟图,开启黑龙江大学未来建设发展的新纪元!

亲爱的校友,姊妹双树早已亭亭如盖、沙曼杨柳依旧婀娜婆娑,记载着你们青春奋斗与梦想、欢笑与泪水的母校黑大愿永远为你们守望、为你们祝福!在70华诞即将来临之际,母校无比思念和热切期盼各位校友回家看看!让我们共同欢聚在冰城九月,在金秋收获的喜悦中重温同窗岁月,再叙师生情谊,见证母校盛典,共谋发展大计!

最后,衷心祝愿各位校友身体健康、心情愉快、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黑龙江大学大学校长 张政文
                                                                                                           2011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