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116)
人生的本质就是不圆满,圆满是死亡的标志。看透了不圆满,人生就得到了解脱。
人生在追求完满中,也就实现了死亡的圆满。残缺是上帝让人留住的理由,而圆满是上帝让人离开的理由。
放飞心灵的燕子,让自由充满天空。
喜欢奴役人的人,其实也是喜欢被奴役的人。因为要奴役别人,首先就需要自己被别人奴役。
灵魂是永恒的,如何证明。因为人天生就知道一些事情,这就是说人有前世,而当下的记忆就是对前世事情的回忆,而这回忆就来自灵魂的不灭,来自灵魂的转承。这是一种记忆论的证明。另外一种说法认为,灵魂是无形的,而无形的东西总是不能破坏的,所以,灵魂是永恒的。问题是,无形的含义是什么,有三种:一种是看不见;一种是感觉不到;一种是检测不到。另外一种证明是组合论的,认为灵魂是身体的一个部件,身体死后,灵魂会重新组合在一个新的个体身上。
灵魂与肉体,这是一个永远的矛盾。灵魂与心灵,这是不同的范畴。
灵魂自身能否证明自身的存在,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因为自身的存在是他物的产物,自身的存在只能从自身以外的存在中去寻找原因。
一个人的肉体,在每一刻其身体的细胞都在更新,这样,一个人的肉体总是在变化的,并非是先前的一个肉体。而一个人的思想是连续的,所以,人的本质是思想,人与人的不同,本质是思想的不同。
人格的同一性,有肉体同一、灵魂同一、人格同一三种观点。
食不安,其实是心不安。其一,钱是催请剂。为钱而忙,为钱而狂,为钱而亡。其二,缺少良心的底线。没有良心,内心就没有了最后的约束,于是,再大的恶,都不会产生不安感。
信仰是心灵的太阳,让太阳照亮心灵,食品就有了自然保鲜剂。
独上高原,思想者总是孤独的。周围人的嫉妒,三十六计的算计,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做学问本质都是奉献型的,因为社会大环境没有为做学问提供一个好的气候。但若有些人还嫉妒这些真正做学问的人,这些人就是魔鬼中的魔鬼。
宋圭武2011年5月30日写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