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的挑战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


新家园网讯,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历史、挑战:

1971年,美国政府暂停美元转换为黄金。新加坡那个时期的储备大部分是英镑和美元。财政部为转移焦点,把投资组合改而包括黄金、德国马克、日元及瑞士法郎。后来,日元在4个月内从360日元上扬至1971年8月时的308日元兑1美元。新加坡现有的货币多元化政策便是从这个经验延用至今。

另一方面,在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时,投资者留意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会议,就像他们今天观察纽约自动报价股市一样。当时全球通货膨胀,大大冲击了债券和证券投资。幸好,那时候新加坡的储备大部分是现金和短期债券。

政府投资公司1981年才成立,政府投资公司负责人员的专业背景,主要是通过80年代和90年代的通货紧缩形成的。

华尔街在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狂泻。纽约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隔夜暴跌500点至大约1700点。那时,市场充满恐慌情绪,要抛售股票已经太迟了。因此,政府投资公司决定大举进入政府债券市场,期待能找个安全避风港和改善流动率。该公司的债券部门人员在亚洲交易时间,赶紧“横扫”所有可找到的5大工业国政府债券。股市持续受惊,直到美国联邦储备局向投资者保证,将为市场提供流动能力。一周后,尘埃落定时,政府投资公司在股票的亏损,大体上已被债券的收益所抵消。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的海湾战争,导致石油价格大涨至每桶40美元,而且军事冲突将维持多久是个未知数。不过,政府投资公司决定把眼光放得更远,因猜测美国联邦储备局将放缓货币政策而增持股票。等到炸弹落在巴格达时,股市已收复了所有的失地。 按投资的本质来看,如果在“下注”后,平均取得60%的回报是好事,当然条件为其余的四成不能是大大削弱实力的损失。亚洲金融危机时,政府投资公司预料到泰铢的问题,但却没有料想到这种效应会蔓延到马来西亚、印尼及韩国。公司的储备能渡过亚洲金融危机,是因为投资在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的比例很小。该公司大部分的储备是在发达市场,所以反而从亚洲金融危机中获利。

步入新千年,一切变化更快、时机更难捕捉。如何在新经济、新时代站稳阵脚,让过去种的树继续繁茂生长,是该公司面临的挑战,也是国际基金经理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