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应对更大的挑战


     

准备应对更大的挑战

    2008年是进入21世纪以来汽车市场同比增长率最低的年份。其中汽车总计仅增长6.7%,乘用车增长率为7.2%。主要是全球金融海啸影响到中国的原因,到了第四季度,单月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在这种情况之下,政府在2009年初,很快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今年以来所退出的减征乘用车购置税、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三项政策,正是2009年和2010年促进汽车市场大发展,并建立了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的主要因素。也正因为此,今年这“三项政策”的退市,却也构成了上半年车市不振的重要原因。有预测认为,今年上半年乘用车零售市场的累计增长率可能还不及2008年的一半。这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矣。

    如果从更深层次的原因分析,则是因为前两年车市“突飞猛进”,大大超出了国内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的压力,造成了社会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若干大城市的治堵限购和停车费涨价就是这一反映。因此“三项政策”的退出实际是中央政府对于车市降温“乐见其成”态度的反映。国民经济不断从严调控,资金流动性变差、消费信贷紧缩都是宏观层面的表象原因。

    另外,6月8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召开了一次结局非常糟烂的会议。以沙特为首的海湾派国家增加原油产量的提议,遭到了以伊朗、委内瑞拉等国代表的强硬派激烈反对。因此,在最近一个时期,国际油价高位波动的局面将难以改变。消费者对燃油费用的高预期更使其难以“出手”。同时,高通胀使得普通的购车人群消费能力捉襟见肘。

政府廉政建设、反贪力度加大,高收入人群受到有关部门格外关注、暴发户生成环境趋紧、中产阶级增长暂时放缓,以及公车采购数量压缩等因素,都将影响今年剩余时间汽车市场的有效增长。

    在这么多的不利情况下,汽车厂商应开发更多的节能减排、更加人性化设计的小型汽车面市,以适应可能提高的“节能汽车”门槛,和目前的市场环境,为促进汽车消费结构改变,把小型汽车市场份额在70%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作出贡献。如果在当前这种背景之下,企图通过发展中高级轿车,甚至是豪华汽车的路线来走出困境,肯定是要受挫的。统计显示,去今两年1~5月份奥迪、凯迪拉克、宝马、奔驰、沃尔沃、皇冠等国产豪华车的累计销售同比仅增加0.21%,与同期轿车市场5.05%的增长率相比,微不足道。

    新能源汽车不仅是我国,而且是全球汽车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即便是在市场困难时期也应接受挑战,不放弃对其的研发和小批量生产。历史的经验证明,对于适应时代潮流新产品的开发,先行一步者必然领先分享市场成果。

    最近,根据瑞银证券给出的报告显示,预计2011年比亚迪e6实现销售收入7.69亿元、F3 DM实现销售收入3.85亿元、电动公交车实现销售收入11.97亿元。合计23.51亿元。而去年比亚迪电动车销售收入为3000万元,同比将增长7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