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多涨出来的油钱还给消费者
把多涨出来的油钱还给消费者,如何?
这里的“还”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狭义的,第二层意思是广义的。
第一层意思包括三个意思。
一是与国际相比,中国石油价格偏高。这与石油企业的成本控制有关。由于中国石油企业喝茅台酒、用天价灯、为国家发改委建别墅、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年年出国公务旅游,花费了大量的人民币,加上安插亲信、安排亲属子女就业——没听说过中石油中石化公开招聘工人干部——人浮于事,导致成本上升。为了避免高成本造成的亏损,只能拉高石油定价。被认为拉高的燃油定价,应该降下来。
二是进口石油价格与国际接轨。国际油价高了,进口价拉高,可以理解。但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石油是国内油田生产出来的。进口石油涨价,国产石油跟着涨,这就没道理了。应该把国内自产石油跟涨部分降下来,分别对待。进口石油价格看源头,国产石油价格看实际成本。
三是业内人士日前透露,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将朝市场化方向完善,新的成品油定价权可能向三大油企下放,具体方案有望于年内出台。中国证券报记者13日从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处证实,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正在讨论中。其中可能包括:成品油调价间隔从目前的一个月缩短至10天,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给三大石油巨头。作为成品油调价标准的三地变化率4%左右的幅度也有可能缩小。有关专家认为,这将是成品油定价机制走向市场化的标志。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表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可能意味着有两大风险,一是三大石油巨头如果自主定价,国内油价上涨的速度可能会更快,对物价上行压力也会更大。二是三大巨头自主定价也可能会对一些民营炼油企业造成很大压力。中国加油站网分析师黄顺敬表示:“这会导致油企垄断进一步深化。”
石油企业目前是国企。至少国民都是小股东。
股东无论大小,都有监督权,至少都有知情权。
你石油企业说亏损就亏损了,有何依据?
你说油价多少就是多少,有何依据?
把定价权下放给石油三巨头,必须有一个前提:公布炼油成本及成本构成;公布石油三巨头员工干部的实际数量,据此审查其炼油成本是否合理,按国际惯例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审查其员工数量领导干部数量比例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并在此方面与国际接轨。同时接受国内民众监督和网络监督。
然后,把多涨的部分银子降下来,还给消费者。
第二层意思。
通过压缩用车过程中的其它环节费用支出,将燃油价格下调之后,依然持续上涨的负担分而化之,分别承受,层层化减,让百姓在高油价时代过着轻松幸福的汽车生活,促进汽车消费。
油价:上涨上涨,还是上涨。
车市:下滑下滑,还是下滑。
产能:增加增加,还是增加。
中国汽车市场还是要发展的。
如此一泻千里对经济不利的。
这第二层意思里面包含了两个意思。
第一、尽快把高速公路费降下来,降低到目前标准的50%-30%-10%。
不要提什么条例规定。高速公路部门从来都不执行这些条例规定,只是对违背高速公路利益的人群进行打压甚至绳之以法。
高速公路收费与石油价格乱涨,二者都是暴力垄断,狼狈为奸,盘剥民众,搜刮民财,中饱私囊,财政不饱,国库不盈。降低收费,让利于民,有利于物价稳定、藏富于民、恢复民生、社会和谐。
高速公路收费下降,有利于缓冲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全社会负担和物价冲击,等于国家为民众增加了收入、提供了福利待遇。提高民众福利待遇,也是与国际接轨。高速公路收费降低或者取消,将大大提高民众对石油涨价的承受力。
养路费含在燃油价格中,高速公路费早该据此下调。
第二、国内汽车价格和维修养护成本下降20%。
目前汽车价格水分总体上很大。国外新甲壳虫售价只有12万元人民币,可是老款甲壳虫国内售价竟达到25万多元。
汽车售后保养,工时费比材料费还高。
这种不正常的价格关系必须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逐步理顺。
如今,车市下滑带来的价格下降就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关键时期。但售后维修养护成本很可能借机上行以维持汽车行业整体利益。但片面维护汽车业利益,必将削弱汽车消费动力,不利于汽车市场的快速成长。
降低汽车价格和维修保养价格,等于分解了燃油价格持续上涨的压力。
这可以使汽车消费动力大于汽车消费阻力,保持汽车市场在高位稳定前行。
否则,巨大产能无法消化,将有大批汽车企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那样,岂不是更惨。
如果发生了这样的惨状, 石油巨头难脱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