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现在起,货币紧缩力度有所放缓,国际环境不发生极致性状况,那中国5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就将进入“极值区”。解释一下:第一,所谓“极值区”说的是“一段时间的最差情况”,就想说股市的“底部区域”,它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点,不是说今后不会再跌,而是“振荡筑底”为主。
第二,“震荡筑底”有前提,其一是紧缩货币更加趋于中性――不扩张也不收缩;其二,国际经济环境相对平稳,欧债危机进入“用时间换空间”的过程,美国国债余额上限顺利上调,大宗商品价格确实受到“监管”抑制,不用大跌只要不涨即可。
现在看,下半年这些前提条件比较容易出现,或者说正在酝酿。关键是美国,如果其监管手段确实发挥作用,宽松货币政策没有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那全世界的物价将趋于稳定,因物价高涨、需求抑制所带来的全球性的“滞胀”危机自然解除。这不仅是世界,更是中国政策稳定最最关键的因素。
其实,从过去一段时间的情况看,无论是所有非美货币国家的物价上涨都与“输入性”密切相关。有人认为中国发现大量货币致使CPI高企,但我们看看那些比我们物价问题更加严重的国家,比如巴西、印度等国,他们是不是像中国一样大量地、主动性地发行货币?没有,那为什么CPI会刚性上涨?
现在看,一段时间的货币紧缩过后,能够回收的货币已经基本回收。暂时回收不了的,比如地方融资平台上的贷款,只能采取“用时间换空间”的手段加以解决。而不可能立即回收。但非长期项目所占用的资金,基本回归正常状态。最重要的是:央行官员昨天证实:地方融资平台贷款9.1万亿元人民币,远不及此前估计的14万亿元。而且披露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仅有极少数用于“亭台楼阁”,绝大多数都是未来可以产生现金流的项目。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消息是:建设部要求各地,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11月份之前必须全面启动。这是一项浩瀚的工程,是积极财政政策转向民生工程的具体体现,而该工程将弥补房地产市场的清淡格局。保障房当然属于“消费性住房”,它将拉动明年底、明年初的投资和消费大增。
在一个好消息是:政府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尽管,目前中小企业贷款依然艰难,成本极高。但随着大银行开始纷纷设立“微型企业专业银行”的加盟,资金紧张状况势必迅速缓解,经济主动性增长动力开始强化。同时,现在中央已经开始注意引导民间资本向实体经济回归,这无疑将减轻CPI上行压力。
这些都是很好的消息。至于5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说实话,十分难看。但不是没有好的方面。第一,工业增加值的结构数据表明,外商投资、集体企业投资开始回升,股份制企业跌幅收窄,国有企业回落较快,说明经济的主动性增长动力开始增加;第二,用PPI平减之后的固定资产真实投资状况保持好转;第三,第一产业的投资开始向上反转,这恐怕和天灾、水利投资增长密切相关。
最难看的还是消费数据。物价的不断上涨,制约了消费增长。不过,随着物价的稳定,这种情况恐怕会有所转变。如果它是“极值区”的数据,对股市而言,那也就不是什么“坏消息”了。因为,股市是一个预期决定价格的市场,“看未来”使其根本特征,所以股市一般都会提前于经济的真实启动。
过去我们也许还不理解“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打基础的一年”到底是什么含义。现在看,这一年是在为“转变”打基础,而难免矫枉过正。一度一来的经济现实表明,现在正处于“极致状态”。大量效率比较低的企业退出市场,而活下来了,可能也是需要他们继续活下去的。于是,对它们的贷款开始有所松动。
专门说一下物价问题。5.5%的CPI增速比5.4%的市场预期略高;尽管主要动力依然是食品价格上涨11.7%,但其它非食品商品价格也呈现普遍上涨态势――即物价普遍上涨,说明前端原材料价格上涨已经转导到后端。不过,我们必须看到CPI的先行指标――PPI已经见顶,并开始回落,尽管回落幅度还不够明显。这主要基于5月份大宗商品价格经历了一个“快跌快弹再跌”的过程,这使得这个月价格均值回落并不明显。但这是一个开始,未来只要它不大涨,整个市场都会恢复平静,并向好的方向发展。
更重要的是,面对那些机械教条的货币政策执行者的真实存在,PPI的缓慢走低,将减少中国进一步紧缩货币的压力。如果这样的判断没错,那经济势必摆脱恶性循环,逐渐好转。
宏观经济数据进入“极值区”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