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帮伙 加油站喷出国际巨星伊斯特伍德


  

  他不是弱智英雄,比如英国银幕上的007系列——虽然他骑马走遍美国雪山和西部小镇,让先烈的英雄豪气与世长存。

  他点烟的姿势丰富多彩。这个忧郁的,满脸沧桑的硬汉,背后飘飞着墨西哥披风。似乎只有他,才是唯一有资格享受哈瓦那雪茄的流浪汉。而与他相比,一切贵族做派都应通通死于他的乱枪之下。

  他偶尔客串记者,也就成了这个行业最多情,最难忘,最优秀的银幕角色。

  辽阔的美国西部,绿草苍茫,白云翻滚。时间是南北战争前后,铁路有时正在建设,影片里会出现长辫子的中国劳工,有时则铺好了轨道,美国的群山里,蒸汽机发出怒吼,汽笛在吹奏蒸腾的气流。

  一匹骏马,就是枪手近代化的办公室——他翻身下马,从马鞍的部位打开帆布的抽屉,露出5支长枪,随意取出一枝,就可以迅速让在逃的通缉犯毙命。

  枪手偶尔也随身带一个记者或传记作家上路,为的是在文学的政权里,流下他光辉的业绩。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生于1930年5月31日,在1955年步入好莱坞之前,他只不过是个打零工的(比如加油站服务员),后来他千方百计的和环球公司导演Arthur Lubin签了几项合同,得以在《弗朗西斯在海军》(Francis in the Navy),《狼蛛》(Tarantula),《造物复仇》(Revenge of the Creature)等片中跑龙套。

  环球公司不久之后就甩了伊斯特伍德,但好在他于机缘巧合中跟CBS的电视剧《生皮鞭》签了合同。当时是1959年,他一演就是六年。1964年解约之后,他跑到了意大利匆匆忙忙拍了一部西部片“小卡司”,没想到这部叫《为了几块钱》的意大利西部片获得了巨大成功。于是他在第二年夏天又戴上了“无名客”的宽边帽和破雨布,主演了续集《为了更多的钱》。那一年,整个三部曲都在美国发行,“无名客”也平步青云登上了票房排行榜的首位。他塑造的这位冷峻而少言寡语的快枪手形象极大的满足了60年代的观众,他们发现,原来亨弗利·鲍佳还有这样一位好莱坞“传人”。

  在家乡成名之后,伊斯特伍德小小的转变了一下戏路,在1969年颇具野心的音乐西部片《长征万宝山》(Paint Your Wagon)中唱起了热门歌曲。接下来,他开始了和著名B级片导演唐·西格尔的美满合作,两人联手推出了一系列卓越作品,诸如《独行铁金刚》(Coogan's Bluff 1968),《烈女与镖客》(Two Mules for Sister Sara 1970),《牡丹花下》(The Beguiled)等等,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开创了警匪片新时代的《肮脏哈利》系列(Dirty Harry ),这套孪生五集的系列片不仅为类型电影而且为伊斯特伍德本人定了型(有趣的是,伊斯特伍德是由于弗兰克·西纳屈拉退出才获得这次机会的)。

  1971年,伊斯特伍德推出导演处女作《迷雾追魂》(Play Misty for Me),同时他成立了自己的制片公司Malpaso,接下来的15年可谓佳作不断,一部部加入喜剧元素的另类动作片让人目不暇接,其中颇负盛名的有《荒野浪子》(High Plains Drifter 1973), 《逃亡大决斗》(The Outlaw Josey Wales 1976), 《交叉射击》(The Gauntlet 1977), 《永不低头》(Every Which Way But Loose 1978), 《阿尔卡特拉斯大逃亡》(Escape From Alcatraz 1979, 西格尔导演), 《黑色手铐》(Tightrope 1984), 《苍白骑士》(Pale Rider 1985),《魔鬼士官长》(Heartbreak Ridge 1986)。

  年过六旬之后,伊斯特伍德更开始使自己的演员生涯趋于完善。他于1988年执导了著名爵士音乐家查理·帕克的传记片《鸟》(Bird),1990年以约翰·休斯敦为原型拍摄了《黑心猎人》(White Hunter, Black Heart)。1992年的《杀无赦》极好的平衡了大众的欣赏口味和伊斯特伍德自己的独特风格,一举囊括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奥斯卡大奖,并赢得评论界好评如潮。步入巅峰之后,伊斯特伍德放下导筒,接下了多年来的首度演员角色,在1993年的《火线大行动》中扮演一位以爵士钢琴手身份出现的秘密特工。同年,他与凯文·科斯特纳联手,导演并演出了温馨感人的《完美世界》。

  由于多年来对好莱坞电影业的巨大贡献,伊斯特伍德于1995年获得了学员颁发的“欧文·萨尔伯格纪念奖”(此大奖专门奖励德高望重的影界大腕)。同年,他与梅利尔·斯特里普在家庭伦理电影《廊桥遗梦》中大演对手戏,赢得海内外一致好评。

  2000年,这位年过70的老牛仔仍然老当益壮,召集一班狐朋狗友攒了一部《太空牛仔》,把西部片搬到太空还狂卷了一把票房。2002年,他的新作《血液工作》(Blood work)即将上映,让我们真诚的期待:老克林特仍然宝刀不老!!

  在2000年之后,老家伙仍然佳作不断,在78岁高龄的时候导演了《换子疑云》。

  2004年,导演兼主演了电影《百万宝贝》(Million Dollar Baby)。该片获得第7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等奖项。

  2006年,两大著名导演伊斯特伍德和斯皮尔伯格一番争夺探讨——你监制来我执导,于是就有了《父辈的旗帜》以及其几乎同时拍摄的姊妹篇《来自硫磺岛的信》。

  2008年,才刚结束完《换子疑云》/《调包婴儿》的拍摄,《老爷车》的拍摄计划就提上了议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表示:“我并不觉得有什么累,毕竟到我这个年纪,很多事情已经不再是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的了,我也没有对自己规定,必须要1-2年或者花更多的时间去拍摄一部电影。也许遇到一个好的剧本,我能几个月就拍一部;但如果没有遇到我想拍的,也许我要停工好几年。《调包婴儿》和《老爷车》的类型不一样,虽然他们都有点怀旧,不过《老爷车》更注重的还是对时代的一些致敬,而《调包婴儿》则是完全的去营造那个旧有的年代。

  以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著作等身、奖杯累累,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好莱坞电影人中一代泰山北斗,而其近八十岁的高龄却依然活跃在影坛的台前幕后简直可以给自己赚回一个活化石的名头了。数来数去在好莱坞中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般先后将演员和导演都做到巅峰的也就只有其后辈凯文·科斯特纳和梅尔·吉布森与其路线一致,但相比起来也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总之,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这样的人物在如今的好莱坞怕是再找不出第二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