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社会之思考:道德力量和管理能力缺一不可
2011年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2007年,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出版的畅销书《付出·我们可以改变世界》中有这样一段话:15万年前,在第一批人类站立起来的非洲热带草原上,有些部落互相致意的方式十分独特。当有人说“你好”后,对方的回答却是“我看见你了”。
若是我们真能看到对方,没有欺骗、没有伤害,想想这个世界会变得多么美好。
只有你看清真实的自己了,你才可以说:“我看见你了”。我们都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有赖于这样一个理解,即我们共同的人性比各自利益和难以避免的分歧更为重要,每个人都同等重要。三鹿,哪怕只有一个人坚守住价值观的底线,能够看清自己在做什么,就不会出现现在的命运。我们不得不这样认为,道德的集体沦丧已经在拷问我们这个社会价值观的底线。温总理的忧虑是对的,我们回过头来要拷问我们的教育制度,6月7日是高考第一天,在校大学生药家鑫被执行死刑,湖南省隆回县一高三考生因迟到15分钟,被监考老师阻止进入考场,在宿舍6楼跳楼自杀。
中国人从不缺道德的基因,为什么当今社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我们的社会管理能力出现了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30日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会议,会议指出:要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加强社会管理法律、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显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已经成为中共执政的新课题,也是转型时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如果社会的运行成本高、效率低、缺少公平、矛盾突出,那么,我们就得问一问,我们的社会监管体系出现了哪些问题和漏洞?以罚代管、事后处治、粗暴执法、钓鱼执法的现象应该越少越好。我们的国家机关应该切实强化服务底层大众、弘扬社会正气、保护优质资源、推动社会发展的功能。
一个进步的社会,道德力量和管理能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