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想象GDP竞赛


 

5月8日,国家发改委负责人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政策精神,说到底就是一条: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功能地位,要实施不同的政策和不同的考核方式。联想到之前发改委将“节能减排”作为各地区考核目标,我认为中央正在加紧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可操化进程,尽管这一进程的速度其实有点慢。

相当多甚至可以说大部分经济学者因为某些文献而天真地想象地方政府正在进行“GDP竞赛”而且GDP成为政绩的主要指标,然而这并非主要事实。实际上,从乡镇到省市,财政收入、经济增长、民生工程、节能减排、社会稳定等指标几年前就已经被作为各级地方政府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了。这些主要指标被进一步细分,然后逐项打分,最后汇总,成为每年每届党政领导的成绩单。当然,得分第一的人未必会被提升,而相对于政治提升,地方政府因经济增长而得到的物质实惠相对更加靠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最多可以说GDP竞赛给地方政府提供了充足的经济动力,但对政治晋升的影响则远不是那么直接。

2003年,现任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这一思想的精髓,就是要改变过去过于注重GDP而忽视民生的弊病。毫无疑问,本届政府抓住了中国各类社会问题的根源之一。遗憾的是,十年即将过去,科学发展观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理念上,而没有完全变成一个可操作的实践纲领。简单地说,就是没有变成可量化的东西。借助客观绩效评估和主观绩效评估,这样的任务并非不可完成。耐人询问的是,中央政府始终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更侧重GDP会带来更多增长,从而巩固合法性,而更侧重民生会降低经济增长,从而削弱合法性。中央政府的掌控能力决定了其面对抉择时的权重选择。除非找到新的合法性的来源,否则对GDP的严重依赖仍然存在,这正是上届政府提出“三个代表”的动力。我以为,这仍将是下一届政府努力的方向。

一切不言自明,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