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国记》中所记“耶婆提其国外道”这点来看,把“耶婆提”误认为南爪哇和加里曼丹是不符合史实的。这些地方现属印度尼西亚,而据佛教发展史来考证,中国东晋高僧法显所处的时代,佛教在东南亚已盛行七百余年,尤其是爪哇一带尤为兴盛。法显在“耶婆提”住了五个月怎么会特别强调“其国外道”呢?佛教传入美洲还是近代的事,显然当时他对墨西哥西海岸阿卡尔普尔卡的古印第安人的接触感到新奇,不了解大洋彼岸的地理常识、民族风俗,只好以“其国外道”通称。一千多年後哥伦布也不识他所发现的是新大陆,後来亚美利加才将自己的名字命名。这是受时代局限性的影响。他的书既名《佛国记》,後人也只能在这框架范围内去猜测在哪里了,这也不能怪他像哥伦布一样的犯“坐井观天”的错误。“天”毕竟不会像“井口”那样大。
据有关史料考证,法显时代的整个东南亚地区及印度、波斯湾一带,从未有过名“耶婆提”的国家和地区,何况早自2世纪起,中国就同爪哇等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和人民有着友好往来。以法显的学识不可能将地名错记,“耶婆提”三字很可能是他根据古印第安人口语的音译。
再从海貌地理特征考证,印尼爪哇和加里曼丹一带岛屿上万,即菲律宾亦有七千岛屿,显而易记,《佛国记》中所称:“九十日许只在一岛停靠,余则大海茫茫”,这与海貌地理不符,因此很多学者否定了“耶婆提”即爪哇或加里曼丹的说法。我国学者从航行105天及大风吹向测算,考证为墨西哥西海岸,这是对世界史的传统理论是一次冲击。从法显所乘船1580年前的航海记录分析,有关学者认为这个船队自斯里兰卡启航,在第十六天起就在太平洋深海海域航行。法显是在数;天前尚可通过岛屿来辩别方向。
《佛国记》中记载:“每当夜暗,但见大浪相博,晃然火色”,据远洋海员告知,这是深海海浪六级以上时产生的海洋物理发光的现象。
《佛国记》又载:“商人慌惧,不知那向,海深无底,无下柱之处。”当时是木质帆船,使用石锚。浅海难见大鲸、大鲨鱼、大海豚等,这种海貌非深海莫属!”法显又写道:“若阴雨时,为逐风去。至天晴已,乃至东西,还复望正而行。”这是太平洋季风时节东行的感受。按古船昼夜行 一百海里计算,法显航行105天总计9000至11000海里,所到耶婆提应是美洲西海岸。
《佛国记》中描述耶婆提情况,同墨西哥古印第安人中的玛雅人当时的人文社会情况很是吻合,还有一个重要依据是,据远洋海员告知,法显船队只有在墨西哥西海岸出海西航,经115天航程,方能直抵中国山东半岛,在青岛崂山上岸。这是符合正常天气情况下航行万余里海洋的推算。由此考证,可以认定公元412年法显横渡太平洋抵美洲大陆,他是发现美洲新大陆的第一人。这一历史见证,又在中国佛教史上,写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