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偶佩(二)


夜读偶佩 (一)

题记:晚上闲观古籍之电子版(国学备要),遇极中意处,即拷贝、粘贴(paste)过来,均是令人感佩之句。因谐paste之音,集为《夜读偶佩》。

焕新 记于北京味书斋

 

此亦吾乡俗语也!迨有唐以来就有此语。不读老学庵,焉得知。

今人谓后三日为“外后日”,意其俗语耳。偶读《唐逸史·裴老传》,乃有此语。裴,大历中人也,则此语亦久矣。《老学庵笔记》  宋·陆游 卷十

同是咏蝉,笔工如是;同是咏蝉,境遇如是。

白乐天云:“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晏元宪云:“绿树新蝉第一声。”王荆公云:“去年今日青松路,忆似闻蝉第一声。”三用而愈工,信诗之无穷也。同上

 

因循,且止,害事。

 王荆公熙宁初召还翰苑。初侍经筵之日,讲《礼记》“曾参易箦”一节,曰:“圣人以义制礼,其详见于床第之间。君子以仁行礼,其勤至于垂死之际。姑息者,且止之辞也,天下之害,未有不由于且止者也。”此说不见于文字,予得之于从伯父彦远。《老学庵笔记》  《老学庵笔记》宋·陆游 卷九

 

老人讳老,故乘公交车让座于彼,每遭白眼。

 老杜《寄薛三郎中》诗云:“上马不用扶,每扶必怒嗔。”东坡《送乔仝》诗云:“上山如飞嗔人扶。”皆言老人也。盖老人讳老,故尔。若少壮者,扶与不扶皆可,何嗔之有。《老学庵笔记》宋·陆游 卷八

 

 

宋时为俗语,今闻则为书面语。此文字之沧海桑田乎?

今世所道俗语,多唐以来人诗。“何人更向死前休”,韩退之诗也;“林下何曾见一人”,灵澈诗也;“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罗隐诗也;“世乱奴欺主,年衰鬼弄人。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杜荀鹤诗也;“事向无心得”,章碣诗也;“但有路可上,更高人也行”,龚霖诗也;“忍事敌灾星”,司空图诗也;“一朝权入手,看取令行时”,朱湾诗也;“自己情虽切,他人未肯忙”,裴说诗也;“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冯道诗也;“在家贫亦好”,戎昱诗也。

 

 

 

 ◎志林五十五条·学问

   ○记六一语

 六一者,欧阳修也。此语意味:有条件要写,没条件也要写,在一个勤字上下功夫;不可寄希望于妙手偶得之。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恬淡延生

 

满庭芳: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 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西游记》  明·吴承恩 第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