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劳动者的节日马上过完了。本属于休息的日子,可短短三天的时间办办忙时错过的事情,算算出去转转的时间也就一天而已。和往常一样,有的人在休息,大多数人还是在紧张地忙碌着。 节假日放假不放假,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在按自己的节奏进行着,或忙或闲,都算是休息吧。和母亲在自家院子里拉家常,感慨生活中的每一天都不可能重复来过了,日子像树叶一样被春风吹落,一片片的化作尘土消失。在一旁的我安慰年过半百的妈妈想开些,其实每当看到妈妈苍老的面容,听到她感慨自己变老的时候,鼻子总是酸酸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是啊!我们都是生命的匆匆过客,时光总是有限的。生活中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并不多,烦恼的产生大多是因为奢求太多所造成的,看开了,平淡的日子更显弥足珍贵。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给自己减压,使生命如释重负,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
不一会儿,小外甥回来了,理了个“锅盖”头,虎头虎脑真可爱。小外甥回到家的头件事就是吃零食看动画片。现在的小孩子真幸福啊!上学车接车送,好吃美味儿的零食家里随时备着,精彩的动画片电视台全天滚动播出,家长不可说个“不”,学校老师不准打骂,可谓天天听尽好话。我吓唬他不做作业老师明天要批评的,可他说我:你骗小孩儿呢!我的作业从没做完过,老师也没批评。曾经妈妈问过他长大想当什么?上大学,当科学家还是。。。。?他说他要当领导,并且当小领导。我们很纳闷,问他为什么不当大领导呢?他莫不做声,不置可否。接着这个茬,在旁边的母亲吓唬他不做作业,不好好学习怎么能当领导呢!他装作没听到,稍后便是一句:给我一块钱,要不我不写作业。听到他的话,我有气又好笑,小小年纪就敢要挟家长。我向妈妈抱怨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妥。从前,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最直接目的可能就是将来考上大学,有个好的前途,摆脱贫困的面貌。可现在条件好了,孩子们学习的动机不强了,再用考大学之类的成功目标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恐怕也不行了。那拿什么来激励我们的孩子呢?难道应该拿金钱、地位、权利等现实实际的东西作为成功的标准,来鼓励我们的孩子来好好学习吗?显然是不行的,那我们的教育就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
四月份儿,北师大教授、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对其研究生提出要求: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此后,发微博称,高学历者的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此言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争议。有人学生时代也曾遇到过这样的老师,他们向自己的学生灌输学习就是为了将来当官发财思想。近来,红透网络的那位三岁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现今已经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的“五道杠少年”黄艺博,小小年纪官味儿十足,实在令人无法接受,这不能不说明教育出现的问题。最近,广州实验中学组织初二学生在学校早场雨中集体跪拜父母事件,可谓沸沸扬扬,有人拍手赞成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有人骂曰:作秀,教育孩子用如此方法,是中国教育的失败。现实中的很多事情正激荡着人们的思想、道德,挑战着人们的传统价值观。社会需要法律和道德来约束,当法律和道德无能为力的时候,人们习惯用教育来解决各种棘手的问题,可教育有积极的功能也有消极的一面,教育的效果不是短时期能体现出来的,所以教育也不可能解决当前社会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教育能传承文化、文明,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能教化人的思想,但规划不了人的行为。人的思想、行为还要受到人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种种诱惑对人的作用有时间要远远超过人所接受的教育对其的影响。有句话说的好,“学生在学校一月抵不过在社会一天”,说的就是这个事实。
曾有教过的学生成人化的话语中透露着成熟,行动中显现出世故,对此感觉很是惊讶,无法接受他们稚嫩的脸庞下隐藏着一颗苍老、似乎久经风霜的幼小心灵。仔细想想,恐怕不是我们教育出了问题,而是我们所处的环境社会发生太多变化。许多新思想、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我们搞教育的人在固步自封,导致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我们还在提倡颂扬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的时候,竞争激烈的社会可能早就使他们明白了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道理。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一道问题:花朵被虫子吃了,是园丁的错,还是虫子的错?
有人回答是园丁的错,有人回答是虫子的错,还有人回答是种子的错。在我看来,可能也和花开的时节,天气气候,生长的环境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