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5 21
有学生学位论文目录,在某级别标题如2.2下只列一个次级标题2.2.1,老师问有2.2.2吗?答曰:没了。老师纳闷:没有2.2.2何来2.2.1.答曰:这是按研究生院的规定格式排列的。老师无语。声明:此情此景并非个案!!! 13:54
李宝元有个老相声段子讽刺某领导讲话:同志们,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三个大问题…下面我先讲第一个大问题,我分四个中问题来讲…第一个中问题,我再讲五个小问题…第一个小问题,我再讲六个小小问题…第一个小小问题,我再分为…不要笑,这是当今中国大学各级学位论文严格规定的写作套路和规范体例。 13:53
同事多年前告诉我,他告诉学生:“挣不够多少多少别来见我!”当时无语,日前成为“新闻”时也无语,现在还在纳闷:他的自信和底气是从哪里来的?我的学生毕业若干年后给我发个短信、送个明信片或打个电话,问候一句,我就已经感动得痛哭流涕了!看来,这人与人不一样,老师比老师气死人哦…… 13:33
某博士论文目录摘录:“第四章 长期我国劳动密集型工业就业供求分析 第一节 长期我国劳动密集型工业就业的影响因素;第二节 长期我国劳动密集型工业就业的需求研究;第三节 长期我国劳动密集型工业就业的供给研究”。从小学洋文现在洋话连篇的新生代博士们,请先将母语合乎语法地顺畅表达好吗? 13:32
还有,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社会“先进理念”,说某某职业“崇高”,言下之意,必然认为有些职业是“崇低”的。我认为,这在职业政治上是不正确的,甚至是“反动”的、“反进步”的。对职业高低如此看待,对待本来“生而平等”的个人,能不区分高低贵贱、看人下菜? 10:51
所以,每年过“教师节”,看到听到“行为世范”之类的颂扬说辞,我就感到虚伪、反胃乃至恶心,并无端斥责要给我“过节”的学生,有时连真情实意诚心的高徒都莫名其妙伤害了。实在对不起!有可能让我成为“名师”的高徒们,请原谅老师变态。 10:45
再说一例:我们口口声声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要把教师弄成全社会人人都羡慕的“最崇高职业”,而实际上则恰恰相反,不要说“崇高”了,也甭“最”了,先把中小学教师低得可怜的工资按期如数发放了再说。因为实际“低贱”,所以嘴上“崇高”。此律又一次得到验证。 10:37
还有一例:自古以来,国人在口头上都大谈特谈“孝”,但反观现实,从古到今,“孝”对国人来说其实是最稀缺的资源。生活中最缺的东西,往往嘴里念叨得最多。这是人类文化的“国际惯例”,我们传统文化之“中国特色”? 10:30
我瞎猜,吾国名言不少都是反话正说。比如,“名师出高徒”这句话,其实本义是“高徒出名师”。对此,你只要想想大家仰慕的北大清华师生究竟谁高谁低,由于谁“名(高)”所以谁“高(名)”,你就可以判断个大概。要知道,很多“大道理”老百姓只凭常识都可佐证,无需专家进行所谓科学研究来实证。 10:12
30多年前,我们“80年代新一代”在写作文时,无论什么内容,都以“全国形势一派大好,在XXX的英明领导下,我们XXX也和全国一样……”。3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的80后或90后大学生、研究生写学位论文,很多在“做派”上都没有脱开这样恶劣的腐臭气……可见,思想文化进步是一锅多么“坚硬的稀粥”啊! 09:58
大学之“大”,不是“大楼”,也非什么“大师”,而是“大心”。“大心”者,乃“包容”、“多元”,学生可以“胡思乱想”,老师可以“胡说八道”之谓也!因为,与中小学面对“未成年人”不同,大学面对的或对面的,都是有独立人格、思考判断和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成人之间的“学”有什么不可以的? 09:40
大学毕业收获季,高考临近应试忙;你焦我虑为哪般,黑日子慢又长。小中大学层层上,真假文凭都拿到;你死我活身心苦,毕业酒店吃喝笑。得过且过忽悠悠,文过饰非喜洋洋;一年一度如此过,一代一代皆蹉跎。 09:27
答辩时,一位老师翻看着硕士论文直摇头,扭头问在座的学生:“你们都找到工作了?”众徒齐声答曰:“找到了!”不想这位老师怒吼道:“你们这些连文字都写不成句的都找到工作了,还说‘就业难’?!以后谁再提‘大学生就业难’我跟谁急!” 09:01
我告诉学生:你什么都可以不信,但千万不能对真善美失去信心!他做药家鑫,你有雷锋心;人家“无中生有”,你只管“厚积薄发”;别人“有一说十”,你做到“有五说十”争取“有八说十”。这样,你就有了“核心竞争力”。诗云:时长能鉴真,日久见善心,岁月恋美人。 08:48
到中国来留学拿学位的,十有八九都是“得过且过”的;中国到外国留学拿学位海归的,难道都是“且过得过”?如果有差别,那就应该反思我们教育体制和职业道德是不是出了问题;如果无差异,那就应该反思我们“崇洋媚外”的用人体制、评估体系和待人态度是否有变态。 08:31
在教学中,一个自以为本着职业良心、努力守住底线的老师,要求学生不要突破底线,做论文至少在文本上看着“像篇论文”就行,但同事们乃至领导们都认为他“要求太高”,是个“怪人”,结果成了“孤家寡人”。是这个老师老愤青、疯了,还是这个职业、这个社会疯掉了? 08:19
在我们的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相当多的“作假”、“作弊”,大都是被莫名其妙的行政程序强制逼迫出来的。连最不该“作假”、“作弊”的大中小学,因为被”大一统,一刀切“的行政所管制,都成为弄虚作假成习、营私舞弊成风的场所。如果一个社会中的学校都是如此,那这个社会还有诚信可言吗?! 08:10
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国父母的心,可谓是天下最可怜的;不仅可怜,而且可悲,甚至有些可耻。——此话虽恶毒,用心很良苦;抚今又追昔,似乎是真理;代际弄扭曲,传承难持续;骂我别板砖,反思乃苦衷。 07:51
我的微语录周记2011-05-16---2011-05-22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