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终端发展的矛盾论


 这里试图用哲学上的矛盾论,来发现和总结互联网终端的发展规律。之前ipbaobao更多从网络的角度、从互联网“远古历史”(2000年前)的角度研究过技术发展的规律。

 

ipbaobao这里所说的终端,是广义的,即包括消费者各种信息的PC、智能手机、ipadthings(物联网中的那个things),也包括提供服务的服务器以及应用等。

 

2001年之前,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发展互联网的。互联网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如何把各式各样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这时的计算机终端,仍然是本地功能为主,上网只是一个附加功能(通过网卡、modems),可以说互联网是计算机终端的一个增值服务。

 

2001年以后,随着上网成为计算机终端的主流功能,PC日益便宜,主要矛盾转移成了最后一公里了,阻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最关键问题是“窄带”,WWW = World Wide Wait, 于是直接连接终端的宽带建设、以及与之呼应的宽带应用(如视频)成为新一轮的发展热点。

 

2004年前后,现在PC已经能够上网了,也宽带(体现在速度和应用两个方面)了,用户上网去“看看”(WEB1.0)、“冲浪”的体验已经很不错了。于是,主要矛盾又变化了,现在也想“说说”(WEB2.0)了,有宽带网络的支持也可以说说了。于是以博客等为代表的WEB2.0开始火了。用户使用终端的目的,增加了“说说”的功能。

 

2007年前后,互联网让用户能看了,也能说了,用户又感觉不舒服了,主要矛盾又变了,因为用户在看和说的时候,感觉到了一些不方便的地方:1)不能想看就看,想说就说,希望有新手段,于是移动互联网开始火了;2)看和说的传统工具(主要是PC),很多功能用不上,还是贵,于是上网本火了(去除一些功能,低价)3)手机的主要功能,从通话变上网了(iPhone)

 

如果说手机上网结束了PC作为互联网主流终端的时代,那么已经消亡了的上网卡和目前依然火爆的iphone其实开创了一个历史新阶段:从“让网络适应终端)”到了“让终端适应网络”的时代。上网本虽然牺牲了,但它告诉后来者:现在到了互联网终端革命的时代了。2010年,核心功能用于上网的ipad火热,以网络为中心设计终端的理念成为现实。与上网本相比,ipad在用户I/O等方面,为上网做了极大的优化。

 

2010年后的木年(ipbaobao估计是2015年前后),当业界解决了网络、接入、用户终端等问题后,新的主要矛盾又同时诞生了:负责处理和保存海量信息的服务器不行了。服务器其实是位于互联网第一公里的终端,矛盾转移到这里后,云计算开始大行其道了。

 

假如2015年云计算规模实用,看起来那时互联网链条(终端、接入、网络和服务器)上的所有主要问题都解决了?不会的,那时我们会想到,还有一些终端还没有上网,即Internet of Things。于是乎,在大约2023年前后,互联网从云计算时代会进入物联网时代。这其实也是,ipbaobao之前的博文认为,忽悠物联网早了15的判断逻辑。

 

总结一下终端的发展脉络:

 

PC终端如何联网->终端访问速度和应用->移动式、使用方便的终端->服务器终端(云计算)>I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