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配置资源超前规划治理城市“汽车病”
随着汽车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全国大中城市私车拥有量近年大多以每年40%的速度递增,汽车社会提前到来,城市容量接近极限,交通设施捉襟见肘,交通管理措手不及,交通资源配置无需与需求突然增加的矛盾加剧,大城市车多路堵,中小城市因乱而堵,出现了全国普遍的城市“汽车病”特征。尤其是地级城市因乱而堵需要超前规划,及时治理。城市“汽车病”特征表现如下。
一、道路和交通资源开发配置不科学
公交车辆不足,道路不畅,应由公交车负担的运输能力向摩托车、出租车、电动车和其它交通工具倾斜,致使出租车过量、公交车不足、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过滥;城市人行道、机动车道被随时占用,造成机动车道人车混行,交通效率低下;停车场奇缺,配建的停车场被开发商垄断高价经营或者挪作他用,致使违法停车、无处停车矛盾突出,交通秩序过乱。
1、 城市公共交通疏导能力不强
以丹东为例,一个具有80多万人口的城市完善的城市交通,科学配置公共汽车总量应该达到800辆。公交投入每年至少应该达到300万元。但丹东公共汽车总量不够,线路延伸不到位。这使城市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不够,市民出行的第一选择往往是出租车、助力摩托车、自行车,致使残带车、摩托车非法营运市场源头不断,屡禁不绝。类似现象在这个级别城市里普遍存在。
2、 出租车呈现畸形发展倾向
由于公共交通不够发达,不能满足绝大多数居民出行需求,很多市民转而选择出租车,刺激了出租车的过量发展。丹东市的出租车总量加上非法营运车辆,已经达到2500辆左右。出租车数量多,使城市管理难度加大、道路资源紧张加剧、城市交通拥堵几率增加。对出租车管理不到位,出租车争道抢行、横冲直撞,加剧了城市的混乱状态。出租车本是公共交通的补充资源,主要服务于中高端乘客,价格高,服务好。但为争取普通客源,一些城市出租车一直处于低价运行的状态,在油价持续上涨的今天,出租车车主和司机怨声不绝,不仅分化了公共交通客源,也降低了出租车服务的档次和水准。
3、 停车场数量奇少,不能满足基本需求。
丹东市内主城区,没有一家低价的公共停车场。原本规划为地下公共停车场的万隆体育场地下停车场,早已挪作它用。莱弗士酒店地下停车场本应低价公用,却被占为内部私用,不对社会开放。停车难,使乘用车只能占用城市道路停放,造成了交通资源的浪费,加剧了交通资源紧张局面。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停车场开发建设不足、配置使用不合理问题,将造成城市道路的进一步拥堵。五年之后,城市交通状况将不可想象。
4、 交通规划先天不足,后天弥补修正乏力
规划缺陷,先天不足,城市交通瓶颈制约了交通的畅达。丹东穿城而过的铁路将多条纬路拦腰斩断,从山上街到滨江路方向的九道沟、六纬路、振八街、表长路等多条道路,都因铁路阻挡,无法顺畅通行。
二、市民依法参与交通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准需要提高
行人和非机动车随意横穿,不遵守交通信号;人行道常被机动车占用,行人常常被挤到机动车道,造成人车混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机动车速度提升困难,道路通行效率低下。
三、交通管理综合措施和执法力度需要加强
对燃油助力摩托车放弃管理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50CC以下的轻便燃油摩托车以助力车的名义上路行驶,没有牌照,驾驶人没有驾驶证,没有经过训练,大小道路、机动车道上随意穿行,这类摩托车经销商任意销售,而交警等相关部门对这些车辆不加任何限制,更没有任何管理措施。这类车辆比照机动车应该在机动车道上行驶,与机动车共用车道,加剧了道路交通风险;为了促进销量,企业生产时采取瞒报方法,大排量车故意标低排量,很多轻便燃油摩托车的排量已经超过50cc,速度快,危险性强,很多这类车辆的驾驶人随意穿行,致使燃油摩托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大量发生,惨死者众多,已经成为地区性社会热点和不稳定因素。而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善后处理时,交警对燃油摩托车以轻便摩托车的上路标准对待,无牌无证、不戴头盔、行驶在非机动车道上等等都将成为违法情节,致使死伤者承担责任,得不到应得的赔偿。据调查,在春夏秋三季,在所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中,与轻便燃油摩托车相关的事故超过事故总数的20%-30%。
据初步统计,丹东市区违法行驶的轻便燃油助力摩托车数量有4000多台。
不给轻便燃油摩托车上牌照,又不要求驾驶人通过学习取得驾照,更不阻止轻便燃油摩托车上路行驶,等于放弃对轻便燃油摩托车的管理。致使轻便燃油摩托车随意销售、随意上路、随意违章,车况如何、排放如何、驾驶技术如何,都没有人过问。宝贵的交通资源被非法占用。这是城市交通安全的最大隐患和混乱之源。
交通执法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违章长期处于无奈的境地,没有或者很少采取得力措施,致使这类违章长期得不到纠正。没有法律的强制性纠正,法律毫无震慑性,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法律意识难以提升。
四、出租车行业管理效果不好
出租车司机入职门槛低,素质低,随意占道停车、随意调头、急停,违章频率高,事故频繁。相当多的违章情节得不到纠正,乘客丢失物品不予归还,甚至明知乘客有物品在车上没来得及拿走开车就跑,对乘客的追赶呼喊置之不理。出租车行业自律差、行业管理效果不好,加剧了交通的混乱局面。
上述问题的出现反映了目前丹东城市交通的四大矛盾:
一、汽车消费意识超前与道路交通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滞后的矛盾。
二、日益增加的机动车保有量与逐渐饱和的城市交通容量的矛盾。
三、不断加快的汽车生活节奏与提升缓慢的交通法律意识的矛盾。
四、城市交通空间需求不断提升与交通资源利用效率下降的矛盾。
这些矛盾呈现出超前应对汽车社会的必要性。
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是科学配置交通资源促进汽车社会均衡发展。让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资源与城市人口需求相适应,达到科学合理的配比结构,实现科学合理的配置,充分利用有限的道路资源,减少或者杜绝城市道路的违法占用,开辟新的城市道路,疏通交通瓶颈,保证城市交通进入高效、安全、有序、均衡的文明和谐状态。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贯彻公交优先原则,发挥公共交通的枢纽作用
在无法修建地铁的情况下,增加对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即城市公交的投入。增加公共汽车数量,加密车隔,延伸线路,开辟新线。
开辟公交车专用车道,保证公交车高效、安全、畅通,开发公交车的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功能,提升城市交通疏导能力,让公交车成为城市市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抑制和制衡出租车、私家车过量发展。
二、开发道路交通资源,大型停车场低价对社会开放
将现有的地下停车场面对社会公众低价开放,同时建设新的地下停车场,作为房地产开发的配套设施,超前规划,加速建设。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开辟新的停车场。
抓紧推进四号干线的建设,争取全面建设,尽快通车。
设法城区道路,开辟环城新路,缓解主城区拥堵局面。
发改委应铁路部门沟通,将各城市中铁路货运站移出主城区。创造条件,将各中小城市穿城而过的铁路客运线路转入地下。疏通城市交通瓶颈。
主城区道路重新测量,科学规划,压缩非机动车通行面积,尽可能增加机动车行车道,争取更多道路实现多车道同时通行。
三、控制出租车数量,加强对出租车管理
全国统一改革出租车运行体制,整合城市出租车资源,制定出租车全国统一的出租车经营标准,不达标者取消经营权。制定出租车司机入职标准,将高中以上学历的素质要求作为出租车司机的入职门槛,提升出租车司机的职业素养,保证出租车高标准运营,高品质服务,守法、安全、畅通。
鼓励市民随手拍,将出租车占道停车等违法现象在网上曝光,交警对市民随手拍的违章现象,应该进行教育和处罚。
四、取缔残代车、杜绝非法营运,将轻便燃油助力摩托车纳入法律管理的轨道
对燃油助力摩托车依法管理。不予管理、不设门槛,等于放任轻便燃油助力摩托车泛滥。
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对轻便燃油助力摩托车,符合条件的,一律上牌照,驾驶人考取驾照,对车辆进行正常安检。没有牌照、没有驾照、没通过安检、没达到环保排放标准的一律不得上路行驶。将轻便燃油助力摩托车和机动车一样,纳入电子监控的监督之下,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通过管理,扭转轻便燃油助力摩托车的无政府泛滥、无序混乱状态。
五、解决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交通违法问题
对机动车违法、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违法一视同仁,以同样的力度管理和处罚,避免选择性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倾向。
有关数据显示,行人和非机动车违法是交通事故数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据初步了解,若干年来,行人和机动车违法与查处的比率很低,连千分之一都不到。对行人违法无动于衷,而行人违法又导致了交通事故,疏于管理使交通事故率增加,交管方面存在着严重的行政执法不作为现象。而放任行人违法,交通法规关于行人的条款近乎无效,法律的尊严荡然无存。没有严格的执法作后盾,行人的法律意识将更加淡漠,对行人执法势必陷入积重难返的境地。道路交通秩序更乱,交通事故率难以下降。
建议通过录像、拍照曝光、给违法行人和机动车驾驶人所在单位寄送违法通知书、曝光违法人单位名称等方式首先管理好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交通违法行为,同时集中一段时间,加强行人交通违法治理整顿,对违法者一律进行批评和处罚;不服从处罚者,交由当地派出所强制接受教育和学习;新闻单位定期对执法部门认定的违法者进行曝光批评,提高交通安全和法律意识。
六、尽快进行立体化、智能化交通规划和建设
充分利用现代化交通设施,开展智能化交通管理的学习借鉴和试运行工作,实施对汽车社会的超前规划、尽早应对。
相信经过交通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对交通管理规划的进一步强化,全国各地一片堵的混乱局面将得到彻底改观,彻底摆脱城市“汽车病”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