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市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进行本土化研发或改造、有的放矢地推出新车型,已经成为车市竞争的重要手段。通用、大众,日产、本田、现代等跨国汽车巨头都已在中国建立了研发中心,并初步尝到了本土化的甜头。研发中心的设立不仅利于产品的本土化,同时也有利于跨国车企将在中国的生产制造、研发和运营销售与其全球网络接轨。中国研发的产品不仅更适合中国市场,也在其全球产品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斯柯达首次在华启动本土研发
根据中国本土需求,融入大量本土开发理念的上海大众正在把它成功的研发模式运用到旗下第二品牌斯柯达。
上海车展期间,斯柯达汽车董事会主席范安德证实,未来上海大众斯柯达品牌旗下也将推出一款介于晶锐和明锐之间的新车型。而与斯柯达此前的三款车型不同,这款车的很多部分都是在上海大众研发的,与新帕萨特一样,这个产品不仅在中国市场销售,还会拿到全球市场销售。全新帕萨特在上海大众技术中心秘密打造了4年,是德国大众为迎合中国市场所做的一次最具风险的尝试,在全球平台上最大限度的本土化开发。
斯柯达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去年已经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到2018年,斯柯达在全球销量要实现翻番到150万辆。斯柯达在中国的增长目标要快于整体市场的平均增长率,中国的市场份额还要翻番。2013年,介于晶锐和明锐之间的新车型和Yeti这两款车都将推出。
本田在北京组建研发团队
新近成立的本田中国研发机构就坐落在本田中国北京办公区的对面,本田中国本部长兼本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仓石诚司在介绍这一消息的同时,也表现出加大在中国本土化进程的决心。
上任刚满一年的本田总部中国本部长仓石诚司启动了一项产品本地化的战略,今后本田将会针对中国市场开发全新的产品,将以中国消费者的需要为开发主导,在中国采购零部件生产,并推广到全球。
本田已经设立在华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于本田品牌以及讴歌品牌的在华产品研发。从今年1月开始,北京本田中国调入了专门从事商品研发的技术人员,已经为本田今后在中国的发展开始布局。未来,本田将以中国市场为主导,针对中国市场开发全新的车型,并且该车型将真正采用中国本土零件,这将能大幅度降低成本。
目前本田旗下高端品牌讴歌产品都是从国外市场直接导入,并没有加入更多的中国元素,3.5L、3.7L的大排量设计比较多。这种车型在中国市场上,税率方面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给销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田已经认识到需要积极改变这种现状。今年,本田会加强讴歌的车型投放,今后三年内,将投放3款全新车型,包括混合动力车型,同时也对现有车型进行技术改良。
丰田“三驾马车”强化本土化
丰田开始强化在中国的研发体制。去年11月,丰田在常熟市设立研发中心,投资6.89亿美元。丰田将在这里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汽车测试跑道,再现中国所有的路况。此外,还将对开发阶段的试制车辆以及市销车辆进行彻底测试。
丰田将这个研发中心与一汽丰田、广汽丰田的研发中心并称为“三驾马车”。而他们今后的任务就是,对丰田最先进的技术进行导入和研发。
顺应新能源车发展大势,丰田还将进一步推进环保车型的普及,以常熟的研发中心为主推进节能车、新能源车的国产化。此外,丰田承诺,将把包括优化传统发动机技术在内的丰田所有的环保技术引进中国。
通过对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这两方面进行本地化,丰田希望能尽快实现自己的愿景。此外,对于中国整体业务的管理体制,为了在离顾客最近的地方“快速决策、实现扎根于当地的经营”,丰田也进行了相关调整。
华晨宝马将在沈阳研发生产首款新能源车
4月17日,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在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举办“电亮中国”主题活动,华晨宝马新能源车原型车亮相。该车是一款基于全新BMW 5系长轴距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由华晨宝马研发并在沈阳生产,其推出标志着华晨宝马在新能源车领域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
华晨宝马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表示:这款插电式混合动力原型车是宝马在中国电动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马加大本地研发和本地化力度的成果,充分体现了宝马“中国源,为中国”的新能源车战略以及对中国未来的承诺。中国城市的交通状况和驾驶条件决定了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这款新能源车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驱动设计,创新地结合了宝马特有的单涡轮双涡管增压发动机技术和电能驱动技术,其高压电池可以通过普通电源进行充电。插电式混合动力驱动的特制组件,包括电子控制和高压驱动电池等都是在宝马集团和华晨宝马紧密合作下研发的。
作者:搜狐汽车评论员 郑雪芹
授权状态:本文作者授权搜狐网独家刊载此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